1 / 13
文档名称:

农村信用社贷款申请书范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信用社贷款申请书范文.docx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0/7/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信用社贷款申请书范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信用社贷款申请书范文第一篇: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时间:20XX-11-39:38:54点击:503、 在其它银行或信用社没有贷款关系。企业必须在一个信用社贷款,不存在多头贷款问题;4、 企业在发放贷款的信用社辖区内经营,不得跨地区贷款。四、 项目可行性1、 原材料有,原材料供应有意向性协议;2、 产品质量合格,有长期稳定的市场,产品销路有意向性协议;3、有可观利润,经济效益好;4、 企业有生产技术保障;5、企业对外负债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小于 70%对于流动资金借款,企业自有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必须大于 30%对于固定资产贷款,企业自有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必须大于50%6、 新建项目自筹资金必须在50浓上,要有注册资金证明;7、 新建项目必须要有有关部门批准文件。五、 贷款的安全性1、担保人必须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代替偿贷的能力,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其它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2、抵押物必须是地上定着物,易变现,贷款额必须控制在抵押物的70%以内;3、质押物、证、权真实清楚,票据合规合法有效。六、贷款的效益性有明确可靠的偿还贷款本息的渠道,企业每年结清利息后,能拿出一定的资金偿还贷款本金。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 时间:20XX-11-39:38:54点击:502、 若发放此笔贷款,此企业贷款占信用社总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10%;信用社最大十户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50%3、 市州联社、信合办必须有贷款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充足的可贷理由,对存在的不足要有改进措施;4、 市州联社、信合办审贷委多数同意,其中:理事长、主任必须同时同意,分别鉴有“同意”字样;5、 市州联社、信合办主要负责人必须对上报的全部贷款资料签有“真实无误”字样。6、 贷款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第二篇:。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分类: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XX年以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办法是按照四级分类,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20XX年以后,农村信用社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及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当前,农村信用社实际的是在综合系统网络中贷款分类按照四级分类,二在实际管理中使用五级分类的折中办法。信用社贷款现状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是困扰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自身效益和在社会上的声誉,而且也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发展乃至金融、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保证信贷业务正常运行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不良贷款占比高,贷款的流动性差。贷款收息率低,贷款的效益性难以实现。抵押贷款占比少,担保贷款留于形式,贷款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四、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导致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风险是指预期事物的不确定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收益,即风险收益;二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损失,即风险损失或风险成本。狭义风险仅指预期事物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通常所谓经济风险仅指狭义风险,本文中的风险限制在狭义范围内。所谓贷款风险是指银行、信用社放出去的贷款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风险的一种,具有风险的一般属性,信贷资金的运动是一种以“两权分离、按期偿还”为本质特征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即银行、信用社发放贷款所让渡的只是信贷资金的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归银行、信用社所有。这一本质特征要求借款人必须按照事先协议到期归还贷款,以实现信贷资金的归流。但是,由于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会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借款人经营失败,造成银行、信用社的贷款不能收回,贷款风险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引发贷款风险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贷款风险的规避方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一是大力构建学****平台,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通过人这一特殊载体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二是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根据新时期信贷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让信贷人员针对性的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三是通过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公开招聘、选拔信贷人员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措施,把优秀的人才放在信贷岗位上;四是建立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设臵评定信贷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