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RFID技术应用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流通服务的影响.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RFID技术应用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流通服务的影响.docx

上传人:1762389**** 2020/7/11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RFID技术应用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流通服务的影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FID技术应用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流通服务的影响摘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各行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均悄然发生着改变,包括教育业在内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和手段变革,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教育的主体,充当着教育技术革新的“排头兵”。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教学、科研文献信息保障的服务核心部门,是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单位,需要不断通过技术革新和内容创新进行服务转型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要求。RFID技术应用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工作模式,尤其是传统流通服务从人工向自动化转型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传统条形码到嵌入式电子芯片不仅是一场识别技术的变革,涉及到图书馆的人员配置、服务效率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服务内涵、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技术的发展,同时还需要馆内各方面资源的共同配合,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词:RFID技术图书馆流通服务1概述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1]。与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穿透力、快速扫描、自动批量处理大容量数据等特点,同时通过网络传输技术,使扫描数据与中心服务器实现实时交换,这些优势保证了RFID技术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8月举行的国际图联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RFID技术与图书馆融合的理念后,RFID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及同图书馆需求的高契合度引起了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关注。2006年6月9日,国家科技部等十五部委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发布,标志着RFID产业与RFID应用正式从国家层面开始进入推动发展的快速路[2]。RFID技术近十多年来被国内外图书馆所采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球约有2000多家图书馆已经实现了RFID系统,国外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新加坡国内公共图书馆系统、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国立新加坡大学图书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公共图书馆和德国维也纳市公共图书馆等;在国内,RFID技术也于2006年开始运用于图书馆,其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深圳市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等。四象城图书馆是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馆,科学化、现代化、内涵化是新馆建设的主要思想,图书馆的相关人员经过认真的调研、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充分的考察,最终决定对全馆流通图书采用RFID技术进行管理。、高穿透力、快速扫描、自动批量处理大容量数据等特点,其在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方面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对内嵌RFID标签的纸质图书进行自动借还和排架清点时,减少了对图书进行翻页的环节,同时RFID电子标签还具有防盗磁条的功能,省略了二次翻书放置防盗磁条的流程。因此图书除在采编过程中安放一次RFID标签外,图书在其他加工、上架、流通、清点过程都无需再翻动图书,从而加强了图书的保护。这种保护,对于年代久远的古籍文献尤其重要。: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功能,读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