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保护萧乾”弹指一挥间,我已年过古稀。然而不断出现在我梦境里的,却是我们一家人居住过的那座满目翠绿、花香馥郁的四合院……“谢谢你把我当作名人,我不是什么名人,萧乾是。”文洁若说。1999年萧乾去世后,文洁若一直孤身住在位于北京复兴门外的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里。她和萧乾的两个子女都在美国。“我还要工作,一个人住安静,习惯了。”今年79岁高龄的文洁若声音响亮,语言清晰。采访开始前,她正在卧室的一个破旧的写字台前给一家杂志赶稿,“晚上我要到协和医院住院,这几天心脏不舒服”。她的卧室里同样堆满了书和杂物,几乎没有落脚之地。“这是萧乾、(生前用)的书桌”,在另外一个房间,她指着靠窗的一个漆黄色的旧木头桌子说,书桌的玻璃板下还压着一些照片和通讯录,都是萧乾生前的样子。物是人非。萧乾的书房靠墙是一个大书架,里面是他用过的书和资料,房间中央的地上也堆了半米多高的书,为了防止灰尘,上面盖了布片和塑料布。虽然现在已经没人居住了,但房间还是因为书多而显得拥挤。“这些家具我没动,以后都搬到他的纪念馆去。”文洁若说。客厅不大,除了一张方桌和一个摆满了书的书架,只有几把旧的木头椅子。最让人瞩目的是客厅的墙上挂了很多她和萧乾不同时期的照片,文洁若说,“这些照片是萧乾去世后陆陆续续挂上去的,客人来了或自己坐着休闲的时候,都可以看,有纪念意义。”几个房间非常简陋,几件陈旧的家具,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只有客厅正对门的墙上挂着她的两个奖状,昭示着这个简陋家庭的主人与众不同之处,一张是2000年7月文洁若获得的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另一张是2002年11月,她获日本政府颁发的勋四等瑞宝章。勤奋的翻译家1994年文洁若和萧乾合作翻译的《尤利西斯》问世,引起很大轰动,因此,很多人把《尤利西斯》看作文洁若译作的最高成就。“如果把翻译《尤利西斯》作为她的代表作,就有点贬低她了,她的主要成就在日本文学的译介。”曾经与文洁若共同工作过的同事张福生说。文洁若日语主要译作有《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芥川龙之介小说选》、《天人五衰》、《东京人》等。文洁若的翻译作品以准确严谨而闻名。她强调做翻译首先要“信”(准确,忠实原文),“不一定贴得原文那么紧,但必德弄通了,懂了,然后才能做到‘达’‘雅’。”“新中国成立后,文洁若在翻译和介绍出版日本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么说,并不过分。”张福生说,“在她的手里出版了很多优秀的日本文学。”“***”之前,外国文学中对俄苏文学的译介占优势地位,当时国家指定可以翻译外国文学的出版社主要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两家,人民文学出版社搞日本文学的只有文洁若一个人(社长楼适夷也做一些日本文学的工作),她除了自己翻译,还做选题策划,与周作人和钱稻荪等合作,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日本文学作品。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高慧勤认为,文洁若最大的贡献,是改革开放以后主编的《日本文学丛书》(叶渭渠也做了部分编辑工作),“从古典到现代,全面深入,这套丛书可以说是任何其他的出版社达不到的,后人无法超越的。因为她联系了很多有名的翻译家,如钱稻荪翻译的《净琉璃》,恐怕傅雷在世也做不到。这套丛书从整个选题到的译者都是文洁若负责的。”“她的成就来自勤奋,她不是天生非常聪明的人,她的成就不是靠聪明得来的。”张福生说,“她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勤奋,极为认真,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据张福生回忆,当年他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