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情歌”圣手.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情歌”圣手.docx

上传人:caokaishui123 2020/7/1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情歌”圣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情歌”圣手普希金曾满怀钦慕地说:“12世纪,在炎炎当午的法兰西的天空下,回响着普罗旺斯方言的韵律,听来极其悦耳。这是行吟诗人在引吭高歌,为他们的诗歌想出各式各样的变体,用难度极高的形式环绕着诗歌的韵律……”这里普希金描绘的就是普罗旺斯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约产生于11世纪末12世纪初的法国南部,当时这一区域经济发达,社会富庶,文化繁荣。恩格斯曾说,南方法兰西“不仅辉煌地发展了中世纪生活的一个阶段,甚至使古希腊文明在中世纪末期回光返照”。在这一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诗歌,史称普罗旺斯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曾盛极一时,“当时对拉丁语系各民族,甚至对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范例”(恩格斯语),并强有力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如德、意、西等国的诗歌。普罗旺斯诗歌大约延续了两百年。在这两百来年间产生了一批重要诗人,其中最著名、最受人们欢迎者当属贝尔纳•德•汪达杜尔(BernarddeVentadour)。汪达杜尔是最伟大的“特鲁巴多”(trobador)之一。特鲁巴多(法语为“troubadour”),即普罗旺斯抒情诗人,它源于奥克语动词“trobar”,意即“发现”、“找寻”;在汉语中“trobador”一般译为“行吟诗人”或“游吟诗人”;这里直译为“特鲁巴多”。汪达杜尔虽是最伟大的特鲁巴多之一,但他的生平细节却鲜为人知。他大约出生于1130年代或1140年代早期,据他13世纪的“小传”说,诗人的父母是汪达杜尔城堡的清洁工,贝尔纳自小就显露出诗歌和音乐方面的巨大才能,因而被子爵选中作为特鲁巴多培养。但不曾想贝尔纳同子爵的妻子发生了爱情,为之写了许多歌曲。愉快的日子突然中断了,一天,子爵发现这个年轻人正和他的妻子躺在一起。贝尔纳被赶出城堡。之后他浪迹各地。不久,贝尔纳勇敢地向阿基坦的埃莉诺――当时西欧最伟大的艺术保护人――自荐。埃莉诺友好地接待了这位诗人,并很快为他的艺术天赋所吸引,他们双双坠入爱河。贝尔纳创作了大量有关于她的歌曲。但是后来埃莉诺再嫁亨利二世,离开法国前往英格兰。贝尔纳为她伤心至极,遂遁入代隆的修道院(CistercianAbbeyatDalon),了却残生。这就是贝尔纳的“小传”(vida)。所谓“小传”,即特鲁巴多的生平简介,最早为13世纪人所编撰,常根据诗人的艺术情调来描写其生活,事实与虚构并存。贝尔纳的“小传”中无疑包含着渲染和浪漫化的成分,尤其是他和埃莉诺的爱情。但也并非完全捕风捉影。有证据表明,汪达杜尔至少去过一次英格兰。他有一首诗歌名为《此刻我没有歌唱的愿望》,从结尾献诗可知,诗人曾把它献给英王亨利二世;在另一首著名的“情歌”《我的心充满欢喜》中汪达杜尔唱道:“我的心满怀着爱,/直奔向她之所在,/她远在千里,/我犹羁于法兰西……”这首诗被后人解释作是诗人因埃莉诺离开法国前往英格兰而作。著名音乐史家保罗•亨利•朗在其名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也说道:“大约12世纪中叶,贝尔纳•德•汪达杜尔出现在英格兰。自此以后,普罗旺斯抒情诗中就经常涉及金雀花家族。”由此可见,贝尔纳和埃莉诺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汪达杜尔现存诗歌约45首,几乎全部都是“情歌”。但这里的“情歌”并非等同于现今泛泛而称的情歌,而是一个特有名词,在中古普罗旺斯语(奥克语)中为“canso”。“情歌”,是普罗旺斯抒情诗中最重要的一种式样,在现存的2500多首普罗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