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游黄山后记.ppt

格式:ppt   大小:1,92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游黄山后记.ppt

上传人:相惜 2020/7/11 文件大小:1.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游黄山后记.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者生平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留下游记。第二阶段为28岁(1613年)至48岁(1633年)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第三阶段为51岁(1636年)至54岁(1639年)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四、作者作品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词意高妙,备极诸长名山游记:写景的佳作,被古今的游记选本多次收入。记麻叶洞探险、湘江遇盗、南宁与静闻诀别、鸡足山顾仆逃跑诸篇,情节生动,层次跌宕,描写细腻,情深意切,是叙事性散文的名篇。《随笔二则》《近腾诸彝说略》:揭露大胆,议论中肯,切中时弊,成为他的议论文的代表作。《江源考》《盘江考》:逻辑性强,结构谨严,是考证文章的典型。.五、创作背景徐霞客第一次游黄山,大雪纷飞,浓雾迷漫,因道路难行,未能尽兴饱览黄山的雄姿秀色,特别是像天都峰、莲花峰、文殊院这些胜地,都未能登临游赏。两年后,即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他游罢庐山,从旧路再上黄山。这次重游,使徐霞客获得审美、求知、探险三方面的满足,也使世人看到了关于黄山最富于激情又最忠实于自然的描写。.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⑥。五里至汤寺⑦,浴于汤池⑧。扶杖望朱砂庵而登⑨。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⑩,越天都之胁而下(11),则天都、莲花二顶(12),俱秀出天半(13)。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14),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15),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16)。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烂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17),为文殊院(18),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19),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⑥。五里至汤寺⑦,浴于汤池⑧。扶杖望朱砂庵而登⑨。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九月初四这天。(动身行走)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黄泥冈。(这时)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⑩,越天都之胁而下(11),则天都、莲花二顶(12),俱秀出天半(13)。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14),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15),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16)。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就(望见)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烂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像图画,像锦绣。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