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4版脓毒症指南解读脓毒症脓毒症是指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SIRS。诊断标准:一般临床特征:(1)发热(体温>℃);(2)低体温(体温<36℃);(3)心率>90次/min,或大于不同年龄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4)气促;(5)精神状态的改变;(6)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4h超过20mL/kg);(7)高血糖症〔血糖>(>140mg/dL)〕且无糖尿病史。炎症反应指标:(1)白细胞增多〔WBC计数>12×109/L(>12000/μL)〕;(2)白细胞减少〔WBC计数<4×109/L(<4000/μL)〕;(3)WBC计数正常但幼稚白细胞总数超过10%;(4)血浆C-反应蛋白大于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5)血浆降钙素原大于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血流动力学变量:低血压〔SBP<90mmHg(1mmHg=),MAP<70mmHg或成人SBP下降超过40mmHg或低于年龄段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1)动脉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2)急性少尿(即使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尿量仍然<·kg-1·h-1且至少持续2h以上);(3)血肌酐上升>(>);(4)凝血功能异常(INR>APTT>60s);(5)肠梗阻(肠鸣音消失);(6)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000/μL)〕;(7)高胆红素血症〔血浆总胆红素>70μmol/L(>4mg/dL)〕。组织灌注指标:(1)高乳酸血症(>1mmol/L);(2)毛细血管再灌注能力降低或瘀斑形成。严重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诊断标准:脓毒症所致低血压;乳酸水平超过实验室检测正常水平上限;即使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尿量仍<·kg-1·h-1至少2h;非肺炎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且PaO2/FiO2<250mmHg;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且PaO2/FiO2<200mmHg;血肌酐水平>();胆红素>(2mg/dL);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000μL);凝血障碍(INR>)脓毒症休克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后仍无法逆转。初始复苏推荐意见1:推荐对脓毒症导致组织低灌注(经过最初的液体冲击后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的患者采取早期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在进行初始复苏的最初6h内,下述复苏目标可以作为规范化治疗的一部分:(1)中心静脉压8~12mmHg;(2)平均动脉压(MAP)≥65mmHg;(3)尿量≥·kg-1·h-1;(4)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1B)能降低近期病死率。推荐意见2:推荐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1D)血清乳酸水平是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复苏6h内乳酸清除率≥10%可能预示脓毒症患者的较低病死率。液体与液体反应性推荐意见3:推荐晶体液作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首选复苏液体。(1B)胶体液相对晶体液对病死率改善无明显受益,且价格较贵。推荐意见4:不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2B)Meta分析显示,羟乙基淀粉与晶体液相比,前者可增加脓毒症患者的AKI发生率及RRT的需求。推荐意见5: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可考虑应用白蛋白。(2B)目前的结论显示,液体复苏时使用白蛋白并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且由于其价格较为昂贵,建议医师在治疗时认真考虑患者病情、药品价格及供应情况等社会因素。推荐意见6:液体复苏时可考虑使用限氯晶体液复苏。(UG)血清氯离子水平的增加与院内病死率增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