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工程概况:1、 本工程基础为桩筏基础,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为三类高层建筑。2、 本工程桩基混凝土为C50,基础碇为C45P8,地下一层磴为C45P8,地上1-5非标层碇为C45,标准层柱墙碇6-11层殓为C45,12-17层币仝为C40,18-23层碇为C35,23层以上確为C30,标准层梁板碗5层以下为为C35,5层以上为C30o3、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室、非标层柱体高度较高,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把关不严,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混凝土柱施工拆模后存在结构尺寸偏差缺陷和外观缺陷,即:柱体尺寸偏差超出规范规定和麻面、蜂窝、墙柱烂根、孔洞、露筋以及缺棱掉角等缺陷现象。为此项目部就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原因进行认真分析,针对本工程磴修补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和修补方案。4、 磴结构拆模后项目部会同监理、建设方检查,确认这些质量缺陷不影响到整体的结构安全(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缺陷,必须经设计单位设计修补方案),但影响到碗的表观质量,根据质量要求,对有碍质量验收的部位给予修复,修补应方正、平整、色泽一致、美观。二、碇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1、 麻面: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岀现缺浆粗糙或有小凹坑、麻点、气泡等,形成粗糙面。其主要原因是: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浆垢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 蜂窝:蜂窝就是混凝土结构局部疏松,骨料集中而无砂浆,骨料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其主要原因是:卸料高度偏大,料堆周边骨料集中而少砂浆。模板破损或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漏浆。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充分,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未达到返浆的程度。3、 孔洞: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较大的孔洞,或蜂窝较大,钢筋局部裸露。其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充分或未振捣而使混凝土架空,特别是在拉模筋、架立筋较多的部位容易发生。混凝土中包有水或泥土。4、 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筋、负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其主要原因是:浇注混凝土时,钢筋垫块位移,或垫块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骨料粒径偏大,振捣不充分,混凝土于钢筋处架空造成钢筋与模板间无混凝土。5、 墙柱烂根:其主要原因是墙柱模板支设与磴楼面空隙过大,磴内的砂浆流失所致。6、 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其主要原因是模板拆除过早,碗未达到拆模强度,拆模吋野蛮施丁,或拆模后未进行保护上人过早,而使碗表面及棱角受到破坏。7、 结构栓尺寸偏差超标:结构柱、剪力墙等楼层接茬处或凸或凹,柱体上下垂直度偏差超标,楼板碗面不平整或有脚印类。其主要原因是:(1)、轴线控制超出偏差规范要求。(2) 、钢筋绑扎未采取钢筋加固或支撑措施,造成钢筋移位。(3) 、模板安装未按控制线精确施工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浇筑碗时发生变形。(4) 、楼板模板面平整度偏差大,支撑不牢固有下落现象,浇碗时未按50线控制,脚印为人为踩踏。三、质量缺陷的修补:1、麻面的修补: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将配置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表面,此过程应反复进行,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待24h凝固后用油灰刀将凸出于磴面的水泥灰清除,然后按照涂抹水泥灰方法进行细部的修复,保证混凝土表面平顺、密实。用水泥灰(考虑颜色一致尽量采用同厂家同标号同炉号水泥作业)修复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是调配水泥灰。一般情况下,黑、白水泥的配比采用5:2的比例,可掺入石粉或双飞粉。用喷壶对调制好配比的水泥灰进行层层洒水,保证握在手里成团,放手后能松散开。用水把需要修补的部分充分湿润,待两个小时后即可修复。戴好橡胶手套,将水泥灰握于掌心,对着麻面进行涂抹填充。填充时要保证一定的力度,先是顺时针方向,后转换为逆时针方向对同一处麻面进行揉搓,反复进行,直至麻面内填充密实。密实的概念是用手指对着缺陷处按压吋,不出现深度的凹陷。处理完一处面积后,用手背(不能用手指)对修复过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拂扫,抚平应按从上而下的方向进行,其目的一是清除粘在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泥灰,二是可以消除因涂抹形成的不均匀的痕迹,使颜色和线条一致。另外,对于局部凸出混凝土面的湿润水泥灰应该用油灰刀铲平。2、 蜂窝的修补:对于小蜂窝:用灰刀将调好的砂浆压入蜂窝面,同时刮掉多余的砂浆;注意养护,待修补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砂皮打磨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