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比较极其意义.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比较极其意义.doc

上传人:幻影 2020/7/1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比较极其意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比较极其意义摘要:孟子与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于人性善恶的不同认识与思考一直都就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孟子提供了人性之善的内在依据与人天生具有的修己的可能性与主动性,忽视了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被动性;苟子则强调修己的必要性与被动性,但却忽视了主体向善的可能性与主动性,二者的相互补充恰好克服了对方理论上的片面性与不足。所以,孟子与荀子对于人性的揭示都就是不完整的,她们虽互相对立,实为相辅相成。关键词:孟子;荀子;性善论;性恶论孟子与荀子对于什么就是人性,各有不同的理解。孟子以为的人性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就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所具有的根本标志。她认为人的本质特征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就是非之心”这四心,这四心同时就是孟子主张性善论的叙述起点。而荀子以为的人性,就是指人还未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生来俱有的自然本性,正所谓:“凡性者,天之就也”。“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12,06:100-,在荀子这里,人性主要就是指自然生成的人的本能。一、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区别在于: (一)时代背景不同。孟子所处的时代就是战国中期,此时的社会风气很差,孟子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于就是提出了性善论,并告诉人们人性本善,只要不去学****坏的东西,不被坏的社会风气所同化,我们自身便不会变坏。[D].陕西师范大学,2009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善意的欺骗与自我催眠,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差甚远,被认为就是过于理想化了。而荀子所处的时代就是战国末期,秦统一之势已经势不可挡,每次伐攻都就是数十万人。瞧到这些,荀子有些绝望了,瞧清了成王败寇的本质,社会现实趋向恶化,知道自我催眠已经不管用了。为了使人们向善,必须充分让人们认识自身的缺点,才能心悦诚服地改正,因此她提出了性恶论。(二)根源不同。孟子认为人性善的根源不就是来自人后天的****得,而就是产生于先验的良知良能。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一部分就是人在没有接触社会实践的情况下所具有的生物本能,一部分就是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仁爱关系,这就就是孟子性善论赖以立论的基础。而荀子人性恶的根源则在于人本身具有的本能。这种本能不就是通过学****得来的,不就是人为促成的人生来就有耳目之欲、声色之好、求利之心,都就是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声色之好。但这种本能如果任其发展,不加节制,不加约束,就必然要产生争夺、残杀等邪恶的事情,造成社会混乱,因此她认为人性本恶。(三)对性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从一开始在性的概念的界定上,孟荀就发生了内圣与外王两个对立的价值取向的分野。“孟子言性善,乃谓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就是仁义理智四端。”荀子言性恶,就是说人生而完具的本能行为中并无礼义;道德的行为皆必待训练方能成功。孟子所谓性,与荀子所谓性,实非一事。在对性的界定上,孟子善意地瞧待人与人生,相信人能够自我完善;荀子则以一种冷峻严厉的目光审视人与人生,不相信人能够自我完善。“孟子代表儒家的理想主义的一翼,稍晚的荀子代表儒家的现实主义的一翼。”尽管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但她们都无一例外地瞧到了善恶的并肩而存。孟子强调性善的一面,就是立足于她的仁政理想;荀子强调性恶的一面,就是立足于现实人心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