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七律 长征.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律 长征.doc

上传人:yunde112 2014/5/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律 长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七律长征》(一课时)
学****目标
1、学****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重点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3、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要求
了解诗歌的分类,知道什么是“七律”。
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特别是诗中所涉及到的长征中的历史故事。
反复阅读本诗,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并练****感情朗读。
通过工具书把握下面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逶迤( ) 磅礴( ) 岷( )山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侧记
一、导入
课前播放《长征》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歌曲。(铃声响后停放歌曲)谁能说出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毛泽东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杰出诗人。
二、简介背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长征》诗是他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
问:题目“长征”前面的“七律”是什么意思?
补充介绍诗歌分类知识:
诗:旧体诗、新诗
旧体诗:古体诗
近体诗
近体诗:律诗
绝句
律诗四联:……
三、初读感知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2、指明学生给下面三个词语注音并说出前两个词语的意思:
逶迤( ) 磅礴( ) 岷( )山
3、学生自读两遍。
1、昨天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任务,同学们在预****课文时是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谁来说说呢?
2、赏析首联
(1)刚才同学们纷纷举出自己预****中遇到的不理解词语,稍后我们在学****过程中共同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试画出本诗的中心句。
学生可能会提出“腾”“走”“细浪”“泥丸”等,教师板书后暂不讲。
四、品读赏析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谁能来理解一下“万水千山”和“只等闲”的意思?(“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3)谁来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这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做平常事呢?“万水千山只等闲”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把那无数的艰难困苦都当作了平平常常的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那种蔑视一切困难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来这种感情呢?
(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6)请学生试读。
(试读之后)谁来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