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麻疹的症状及预防接种.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麻疹的症状及预防接种.doc

上传人:小雄 2020/7/14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麻疹的症状及预防接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麻疹的症状及预防接种一、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1)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此期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髙,逐日升髙,可达39〜4(TC,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尊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2)出疹期:皮疹:起病后3〜5天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in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其他器官病变症状: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