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原代肝细胞..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代肝细胞..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代肝细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与方法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是体外组合性生物人工肝研究的基础,但单纯机械分离法对肝细胞损伤较大,分离后的肝细胞体外培养的难度亦较大,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体外培养肝细胞的关键是如何分离得到形态完整、体外代谢活性高的肝细胞. 1非酶分离细胞法 直接分离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剪成小块,通过机械方法( 挤压、剪碎、震荡、吹打) 得到单个细胞,多与 EDTA 螯合法、灌注法相结合, 即先用 EDTA 溶液进行充分的灌流, 再剪成组织小块, 然后用各种机械的方法分离得到肝细胞。该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 不需要复杂仪器和昂贵的胶原酶。但实验操作对细胞的损伤大,尤其是造成细胞表面蛋白不可逆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细胞的获得率和存活率较低。 组织块培养法: 用麻醉剂( ***、戊巴比妥纳等)将动物麻醉或直接断头处死,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将其剪成1 mm。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 cm 的间隔接种于培养器皿中(25 mL 的培养瓶中可接种 3O块),先加入少量的培养基, 静置培养 12~ 24h后再加入足量的培养基。该操作过程短, 污染少, 损伤小, 细胞成活率很高而成本低。但纯度不高,且形成典型上皮细胞层所需时间较长,在细胞爬出后还需剔除组织块,易造成二次污染。可能是因为成年动物的结缔组织比新生动物的结缔组织致密,肝细胞难以迁出,故此法多用于1~6d 的新生动物或动物胚胎。 2. 离体肝脏酶消化分离法 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 将其剪成 1 mm。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在 37℃下用胰酶或(和)胶原酶消化, 待消化物成蓬松的絮状物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吹打均匀后经 200 目不锈钢网筛过滤后, 离心、重悬即可获得肝细胞。胶原酶只消化细胞间质而对肝细胞机械性损伤较小, 也能较完整地保存膜蛋白¨ 7], 分离效果好。肝细胞产率高、损伤小, 且保持特异性功能的时间长。但胶原酶价格比较昂贵,成本高。胰蛋白酶既消化细胞问质又消化细胞本身,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但胰酶消化的条件极难把握而使该法未被广泛应用 L8. 9_。 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的组织块法: 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肝脏,置 D-Hanks 液中, 冲洗肝脏至灰白色,将肝脏剪成1 mm。的组织块,在 37℃下用胰酶或(和) 胶原酶消化后, 加人培养基终止消化, 自然沉降后, 取下层组织块,再用培养基洗涤数次即可将肝组织块贴壁于培养瓶中, 每个培养瓶放组织块 30~35 块,加少许培养基。该法分离效果、纯度较单纯的组织块法好,且细胞从组织块爬出时间相对短。但消化酶的用量和时间不易控制: 消化过度,形成的絮状组织块不能分离;消化不充分,酶没有发挥其作用[10~12] 。 Seglen 灌注法:即经典的二步胶原酶灌注法。两步灌注即经门静脉以无钙缓冲液和胶原酶恒流、恒温灌注,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方法。首先用不含 Ca 的离子螯合剂(EDTA 等) 移走肝组织中的 Ca, 从而打破固定细胞的细胞桥粒样结构; 再用胶原酶进行蛋白分解消化, 最终使纤维组织网被消化, 细胞间连接被解除, 再经反复离心分离, 即得到肝细胞悬液。有报道肝灌流的途径除了门静脉外,还有经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