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测量实训总结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测量实训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shijijielong001 2020/7/17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测量实训总结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ZHEJIANG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COLLEGE《工程测量》教学实****成(说明书、"报告、论文)系别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陈苇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建工10-2陈佳洁小组:学号:201027088、八、亠前言一、 实训的目的教学实训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加深对工程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工作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测量工作问题打下基础。二、实训的任务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集体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爱护仪器、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2、掌握传统测绘仪器(水准仪)的使用方法。3、每组完成小区域控制测量。4、每组完成一条道路的纵横断面测量和土方量的计算。5、完成全站仪、水准仪放样方角点及高程点。三、实训的内容、每组完成小区域控制测量、每组完成一条道路的纵横断面测量和土方量的计算、完成全站仪、水准仪放样房角点及高程点四、测区包括教学区教学楼、道路、花台、车库、操场、实验楼等主要建筑物。实训过程第一部分:区域平面控制测量1、要求(1)由于测区范围很小,故采用独立直角坐标系,以闭合导线形式建立图根级的平面控制网。(2) 用5〃全站仪施测。(3)精度要求:方位角闭合差wioffV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埋设标志、角度测量、边长测量。1】选点、,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避免前后边长相差太大。、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视野开阔便于施测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逆时针方向对闭合导线点进行编号。控制点选定后,立即做好标志。2】测距导线边长用5〃全站仪施测,单程测2测回,照准一次读2次为一测回。同一测回2次读数之差应小于20mm测回间较差应小于30mm3】水平角观测水平角用全站仪观测两个测回。半测回角值差w士40〃,各测回角值较差(测回互测)w± 24〃。3、内业计算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填入导线坐标计算表中,〃"n;;、坐标标增量及坐标均记至厘米测量数据见下表: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名观测角值方位角边长(m)增量计算值(m)调整后增量(m)坐标(m)△x△y△x△yxyf fx fyf容 40Jn f° Kd第二部分: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水准仪)和土方量的计算(一)纵断面测量选择长约100m至200m的起伏路段,方向用花杆定线,用皮尺丈量,每20米一里程桩,做标记,并标注桩号。在地形变化处打加桩。加桩距离量至少至分米。在路段起、中、终点附近分别选定水准点BM1A、B,假定水准点BM1的高程,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由BM1出发,经过AB后回到BM1的闭合水准路线,得到A、B两点的高程。限差要求如下:四等水准的视距W100米,视距差W士3米,视距累积差W士10米,K+黑-红w士3mm红黑面高差之差w士5mm观测程序为后宀后-前-前,三丝均能咋水准尺上读数。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允许值 fw士20VLmm如图7-1,在距BM1和A大致等距的地方安置水准仪,先读取后视点BM1上水准尺的读数并记入后视栏;依次在各里程桩处的地面上竖立水准尺并读数(可读至cm),将读数记入中视栏;最后讲水准尺立于A上,记录A的俄读书,将读数记入前视栏。在距转点A和转点B大致等远的地方安置水准仪,先读取后视点A上水准仪的读数并记入后视栏;依次在本站各里程桩处的地面上竖立水准尺并读取读数(一般可致cm),将各读数记入中视栏;最后记录前视点B,并将转点2的读数记入前视栏。计算测出的水准点BM1B间的高差,并与水准点间的已知高差进行符合,看是否满足精度要求:h测二刀后视读数-刀前视读数计算各中桩的地面咼程。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中桩地面高程=视线高程-中视读数0^563 jj]3_ 匹2竺80s8TO测站20+3760+-4002/+300数据如下表:纵断面测量记录表测点后视读数(m)视线咼(m)前视读数(m)高程(m)备注中间点转点检核:已知h理 HbM2HBM1h测 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fh h测h理fh容 40vC(二)横断面测量横断面用水准仪与水准尺施测,与中线垂直的方向用目估确定,用水准尺倒下横放量距,左右方向各测6米,施测时应注意选择地形变化点,若地形无明显变化,可每3米测一点,水准尺读数一律至厘米,距离量至分米。如图8-1所示,安置水准仪后,以中线桩地面高程点为后视,以中线桩两侧横断面地形特征点为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