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东京大都市区一体化经验.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京大都市区一体化经验.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0/7/18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京大都市区一体化经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京大都市区一体化经验一、发展概况东京是世界公认的同城化建设较好的国际大都市。大东京都市圈又称首都圈,是指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围的地区,主要包括东京都、琦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枥木县和山梨县等一都七县,面积36274平方公里,%,人口40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4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国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3,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更是高达60%以上。大东京都市圈是世界闻名的城市集聚区,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二、(同城化)规划导引的东京都市圈1956年,日本政府实行“首都圈整顿方案”,规定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以的地区,构建一个“首都圈”,颁布了《首都圈整治法》,并于1958年编制了第一个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奠定了区域同城化发展的基础。1968年,日本又发布了第二个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提出了将东京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全国管理中枢,并实施以实现合理中枢功能为目的城市改造。这次规划使东京中心区实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城市外围地区的开发建设。第三次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于1976年出台,规划中提出了在首都圈中分散中枢管理功能,建立区域多中心城市复合的设想。第四次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于1986年制定,进一步对周边城市的职能定位和发展布局进行了调整,同时提出了要强化中心区的国际金融职能和高层次中枢管理职能的设想。表 日本首都圈五次基本规划容背景地域对象人口规模区域整顿方向第一次1958~1975年应对人口、产业向东京的集中,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称的首都圈离东京市中心半径约为100公里的地域整个地域人口在1975 年达2660万,抑制建成区人口, 市街地开发区域吸收人口。在距东京市中心半径16公里处,设置5-11公里宽的绿带,阻止城市无限制地蔓延。将新宿、涩谷、池袋建成综合性副中心。在绿带外围设立城市发展区,建设13座卫星城,吸收人口及产业。集中制约防止都市蔓延第二1次968~1975年随着经济高度增长的社会形势变化,绿色地带构想的重新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近郊整备地带的制定。东京、埼玉、千叶、神奈川、茨城、木、群马、山梨等八县市趋势型,1975年首都圈人口总数预测为3310万人。将生产、周转功能和研究设施向东京外围地区疏散;建成区作为分担中枢功能的地域,对都市空间再组织。代替绿色地带,设定绿色整顿地带。谋求有计划的市区地的展开,及绿地空间的协调共存。在周边各城市开发区,继续推行卫星城市的开发政策。大都市复合体第三次1976~1985年应对由于第一次石油冲击而引起的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同上抑制型。抑制首都圈的全体,使1985 年人口控制在3800万,东京大都市地区要减少人口,周边地区要适当增加。再次强调分散中枢管理功能,提出在更广阔的地域围建立多中心结构。副中心不仅是商业中心,而且应成为高度独立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区综合中心,尽量满足地区的职住平衡。谋求周边区域的社会的、文化的机能,形成不依存东京大都市地区通勤的城市近郊外围地。多中心大都市复合体第四次1986年开始约15年根据人口缓慢增长的固定增长率及国际化、高龄化、信息化、技术革新等的社会变化,面向21世纪而制定。同上渐渐采用以自然增长为中心的人口增长基调,缩小人为增长。首都圈人口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