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策划大师 2011/11/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绿色化学实验---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摘要大家都有环保和创新意识,但这种意识需要开发、训练。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实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一位哲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些话无不体现了创新的巨大意义。在化学教学实验中如何创新呢?在教学中如何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并取得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是说明化学原理和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也是能否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以前,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时,我们都按照课本上的实验在学生面前做。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出大的乱子,但自己免不了手忙脚乱一番。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白烟扑面而来时,自己不得不默默地忍受,并催促学生赶快打开门窗或电风扇驱散白烟。有的时候,水温不高铜片上的白磷好长时间不燃烧,还要借助酒精灯的热量。往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时,为了让学生观察到瞬间闪烁的火光不得不移动导气管跟随烧杯底四处游动的白磷,而且往往由于气流太快,将白磷吹散成小颗粒在烧杯中到处游动,引发学生的哄堂大笑。
这样经历了两年后,我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演示实验出现在课堂上,也恰好2007年洛阳市中学化学实验的创新大赛开始了。于是,我决心对这个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为了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我用改用封闭装置。具体做法是将红磷、白磷分别放入空试管中,,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以保证试管内有较多的空气,完全封闭后再将两试管同时浸入热水中进行对比实验。这样白烟外泄的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大约几秒钟试管内白磷就会自燃,这样,节约了实验的时间,也避免了环境的污染。为了解决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将白磷吹散的问题,我将向热水中的白磷通人氧气的实验做法改成了用漏斗罩住热水中的白磷,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且实验的成功率很高。因此,在市的公开课上,这套改进后的实验方案马上得到洛阳市化学科有关领导和全市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