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河路~文化路)东风渠桥梁草袋围堰及基坑钢板桩支护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郑州市新城路位于郑州市北部、北邻北四环,南邻开元路,为东西走向的城市次干路。本工程西起天河路,东至文化路,,一幅路形式。在规划新城路跨东风渠处,新建一座桥梁。桥位平面图2/36根据防洪评估报告,桥位于规划东风渠河道断面为梯形断面,河道底宽约26m,,。东岸河道边坡1:,西岸河道边坡1:,。现为保证桩基施工,需要在2号及3号墩台处设置围堰。1、技术标准(1)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抗震设防烈度:67度()。(2)设计基准期:100年。(3)桥宽布置桥梁横断面布置:(栏杆)+5m(人行道)+26m(机非混行车道)+5m(人行道)+(栏杆)=。2、工程地质情况本项目场地地形比较平坦,-,;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泛滥冲击平原。依据钻探土工实验成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共分为6层,其中第①层为人工堆积的杂填土(Q4ml),第②层-⑥层为第四系统全新冲洪积(Q4al+pl)形成的粉土、粉质粘土、粉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其下为路基,主要为碎砖、灰渣、碎石等建筑垃圾回填为主,含少量粉土。-,。第②层(Q4al+pl)粉土:浅黄褐色,见少量黑色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局部稍有粘性,摇振反映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湿,稍密。-,;-,。3/36第③层(Q4al+pl)粉质粘土:浅黄褐色,见少量黑色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局部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可塑。-,;-,。第④层(Q4al+pl)粉土:浅青灰色,局部有粘性,砂感强,湿中密-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第⑤层(Q4al+pl)粉质粘土:浅灰褐色,见少量黑色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含蜗牛碎片,局部砂感强粘力含量低相变为粉土,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硬塑。-,;-。第⑥层(Q4al+pl)粉砂:浅青灰色,矿物质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含少量云母,偶见贝壳碎片,分选性较好,饱和,密实。该层未揭穿,。场地地下水类型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潜水。施工场地内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诸如岩溶、滑坡、磞塌、塌陷、采空区、地面沉降、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埋藏的古河道、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此层极易坍塌,遇水后液化严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发现沙层。同时需要保证河道通畅,基坑开挖不能随意放坡,需采用支护开挖,支护原则需封水封土,故我标拟对1号、2号墩台基坑开挖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4/36二、编制依据1、郑州市新城路(天河路-文化路)道路工程招标文件与所签订的合同书。2、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1)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JTJ03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3)JTJ034—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技术规程》(GB50497-2009)(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三、(天备1草袋围15152桩基施工打入钢板桩533基坑开挖及支护4515系梁墩柱施工62基坑回填27拔除钢板桩578总共5/36四、草袋围堰施工1、总体施工布置在1号和2号墩台四米外设置3米宽草袋围堰,再将围堰内水抽出,然后填土夯实。总体布置详见附件。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测量放样→编织袋投放、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