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巨细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富厚的板障静脉。----各锥孔领悟,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配合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记。----胸骨体与胸骨柄接壤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记。---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记。----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接壤处,此处骨质单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开口。----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即钩椎枢纽,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连接而成。如果太过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加腕管的组成。----肱骨中部背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由髂,坐,耻三骨的体组成,是髋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附着于枢纽面周缘以及四周骨面的结缔组织囊,由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组成。----是枢纽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枢纽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是介于枢纽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适应枢纽面,起弹性缓冲作用和增加运动轴。----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又称滑膜枢纽,是枢纽的相对骨面间相互疏散,借周围结缔组织相连结,其内布满滑液的腔隙。枢纽是骨连结的最高形式,一般具有较大的运动性。----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具有支撑,掩护和缓冲的作用。----由胸椎,肋,胸骨以及骨连结形成的圆锥形骨性框架,具有支持,----由躯干的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骨连结而形成,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托颅,下接下肢带骨。----由喙突、肩峰、喙肩韧带配合组成,架于肩枢纽上方,有防备肩枢纽向上脱位的作用。----是枢纽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骨沿中心轴向前内侧进行的旋转称旋内。----是拇指指尖掌面和其他四指的掌面相对的运动,可加深手掌的凹陷,是人类进行握持和精细运动必须的主要行动。--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配合围成,内有血管神经通过。--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结而成的骨环,具有传导重力,支持,掩护盆腔脏器的作用。—由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耻状梳,弓状线和骶骨岬围成,是巨细骨盆的分界线。--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组成。—足的内侧缘提起,足底转向内侧称内翻。—足尖上提,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距小腿枢纽的伸,习惯上称背屈。----是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分为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和深筋膜(致密结缔组织)两种,浅筋膜位于真皮下,包被全身各部;深筋膜包被体壁,四肢肌、血管、神经等。----是扁肌的腱性部分,呈膜状,是扁肌的力量单薄部位。----指困绕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于运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指等处。可使腱牢固于一定位置,可淘汰腱与骨面的摩擦。----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是位于肩胛下肌(前面观)和小圆肌(背面观)的下方、大圆肌的上方、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内侧之间的间隙。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位于大腿中部,由缝匠肌深面,大收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形成的三棱形间隙,其前壁为大收肌腱板,上连股三角尖,向下经收肌腱裂孔通腘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