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公路纵断面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路纵断面设计.docx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0/7/20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路纵断面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路纵断面设计一、。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类型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状况,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体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因而,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标高,相邻地面标高的起伏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设计公路的路基边缘相邻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时,路基构成填方路堤;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下时,路基构成挖方路堑。施工高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堤的高度和路堑的深度。(1)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2)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8)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尚须注意下列各点:(1)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2)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3)对一些具有影响的立面控制点,必须与道路平面控制点综合分析研究。(4)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5)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6)研究附近地区的竖向设计,以协调城市地区的立面布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调配。,除了前面讲述的最大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平均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的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适应临倚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确定道路中线设计标高时,必须满足下列各控制点标高的要求。(2)应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3)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接近,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4)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5)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最大纵坡宜不大于3%,以满足非机动车爬坡能力的要求。(6)%,%,%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或采取其它综合排水措施。(7)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各种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二、(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2)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应具有—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在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插入最短的缓和坡段,以争取较均匀的纵坡。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3)纵坡设计时,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公路的畅通和稳定。(4)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微丘区和潮湿地带的路段,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5)纵坡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尽量利用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6)纵坡设计时,应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它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①汽车的动力特性:要根据公路上主要行驶车辆的牵引性能确定。在一定的行驶速度条件下确定。②公路等级愈高,要求行车速度愈快,但从汽车的动力特性可知其爬坡能力愈低,因此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最大纵坡值。③自然因素:公路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