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述高中汉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实施策略妙用导语,从学生角度而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教师角度而言,则能让教师首先想到是应该站在学生立场上去创设情境,缩短师生距离,从而不断磨砺自身专业修养,提高教学能力。汉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师在导入时,也应该具有开阔视野,可由文体相同课文导入,可由作者相同课文导入,也可由主题相同课文导入,写作方法相同课文导入。高中学生汉语文素养正处于形成发展过程之中,这就使得汉语文课整体性与综合性特点更为明显,利用学生已学过课文内容进行导入,不但能使课堂一开始就使课堂目标与重点、难点更加突出,而且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学习一些方法。这样,每一课都能逐渐成为“汉语文学习网”组成部分,应用时自然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游刃有余,手到擒来。一、推陈出新之意。导语也要有创新精神。教育名师魏书生在他汉语文课上,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有练习说话机会。他汉语文课导语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上课了,全体起立。魏老师面带笑容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好!”“老师好!”按照一般习惯,教师该说:“请坐!”但是,魏老师没有这么,他要抓住全体起立这个机会,训练全体学生站着说话能力。他出个题目:“今天天气——”于是整个教室“嗡、嗡、嗡”,人人都在描绘:“今天早上很冷,迎面吹来刺骨小北风……”各说各,大约四五百字,都说完了,魏老师才说:“请坐!”于是开始上课。这是他别具一格“口头作文”导语法。每堂课都说上这么一段,说惯了,张口就来,说题目经常变换,都很新鲜、具体,使大家有话可说。如果天天都是“请坐”陈词滥调,就不能激发起学生如此美妙创造力了。所以,“新”字诀是很重要。二、画龙点睛之神。“瞻言而见貌”,“披文而入情”,要让导语有生命力,这才能吸引学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变得有生机。导课时,要尽量避免那些闪烁含糊语句与平淡语言,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精当、连贯完整,给作为听众学生以呼之欲出人物形象与形神具备真实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再别康桥》导语时是这样写:“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骆宾王《送杜少府只之任蜀州》中写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三、言简意赅之形。教师在一堂课引入时,语言设计要做到“言语不凡,简明扼要”。简洁、明白、易懂是导语要旨。简洁又精要、练达不繁冗、拖沓,而冗长、琐碎导语会使人厌倦欲睡。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高效地利用它,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关键问题。导语是授课第一个环节,导语时间是否掐得恰当自然会对后面课有影响。导语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引人入胜。如,有教师在讲授《我母亲》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母亲,每个人母亲都不一样,每个人对母亲解读也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我母亲》,看看在老舍先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