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特殊科室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特殊科室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20/7/22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特殊科室管理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查对制度①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认。接入手术室后:夜班护士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与夜班护士共同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麻醉之前: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昏迷及神志不清病人: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她工作人员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②: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两名护士对台上每一件物品应唱点两遍,准确记录,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确保物品的完整性。,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所有物品,再行清点。,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及洗手护士,提醒记忆,防止遗留。、拿入手术间。,必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手术台上失落的物品,应及时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点。。(2)消毒隔离制度①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②手术室应严格划分洁净区、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入口处的消毒脚垫应每日更换。拖鞋与私人鞋、外出鞋应分别存放。③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用拖鞋、衣、裤、帽。贴身内衣不可外露。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和外出用鞋。④手术室工作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者,面前、颈部、手部有感染者及患皮肤病者一律不准进入手术间。⑤感染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遇有特殊菌种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手术时,应尽量缩小污染范围,术后进行严格消毒处理。⑥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参观人员不可任意进入其它手术间和无菌储物间。进手术室见****参观,必须经科主任、护士长同意,三人以上需报请医务处批准。⑦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各手术间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晨用消毒液擦拭。每台手术后手术间清扫、消毒液拖地。每周手术间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灭菌后的物品)。洁净手术间按要求规定更换过滤网装置。⑧高压灭菌器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每日第一锅做BD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全日消毒工作,并做记录。⑨所有高压灭菌物品均用3M指示胶带固定封口,灭菌后指示条变为黑色,表示该物品已经灭菌。每个包内应放化学指示卡,该卡经灭菌后均变为黑色,证明该包已经灭菌,方可使用。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具,应使用专用灭菌包装,灭菌后指示条变为黄色,1250卡灭菌后变为黑色,低温等离子灭菌指示卡变为黄色,证明该包已经灭菌,方可使用。⑩手术室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日检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灭菌敷料包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以下,相对温度低于70%,机械通风换气次数4—10次/月,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饿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1)工作制度①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上岗,衣帽整齐,出入工作间要换鞋入室。②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③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布局,做到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物品与灭菌物品分开,清洁区与污染区采取单线行走,不可逆行。④回收物品与发放物品应分车、分人进行,凡有浓血的器械物品须由科室洗涤清洁后交换。凡传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再与消毒供应中心对换。⑤每日更换消毒液,并对消毒液尝试进行检测。⑥严格执行工作人员手的消毒。⑦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消毒液、台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存档。⑧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针头进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