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doc

格式:doc   大小:2,952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doc

上传人:君。好 2020/7/22 文件大小:2.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龙门石窟遗产管理与保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龙门石窟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院:园林学院班级:2015级风景园林二班姓名:杨婷婷学号:20152246582018年5月27日目录1、龙门石窟遗产概况与范围11、1龙门石窟概况11、2龙门石窟范围32、龙门石窟遗产保护得历程32、1龙门石窟保护历程分段详述32、1、1开窟时采取得保护措施32、1、2开窟后历代得增建、改建工程52、1、3科技保护得时代52、1、4各阶段保护工程得效果63、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现状整体情况63、1自然环境63、2管理体制与经费来源73、2、1管理机构及构成73、2、2资金来源与分配使用状况73、3旅游开发利用73、3、1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状况73、3、2旅游设施建设83、3、3对地方经济得影响84、龙门石窟得价值及其体现84、1文化遗产价值84、2艺术价值84、3科学研究价值84、4旅游价值84、5经济价值95、龙门石窟遗产保护得内容96、龙门石窟遗产保护得原则106、1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106、2可识别性原则106、3可持续性原则107、龙门石窟遗产保护得方法108、龙门石窟遗产保护得具体措施119、龙门石窟文化遗产前景展望13龙门石窟遗产概况与范围1、1龙门石窟概况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以悠久历史、精湛雕刻、灿烂文化著称于国内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它象一块璀璨得瑰宝镶嵌在香山伊水之间,成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龙门居住十八载,在赞龙门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又称伊阙,地处古都洛阳南郊。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风景秀丽,就是宋代苏过所描绘“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得天阙奇观。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得营造(见表一),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60余块碑刻题记得石窟遗存。表一龙门石窟不同朝代得开凿情况表格来源:知网西山崖壁上有北朝与隋唐时期得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得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得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与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就是唐代得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瞧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个时代得造像有不同得凤格。北魏佛像秀骨清丽,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脖子细长,胸部平坦,衣纹采用平直刀刻法,刚劲质朴;唐代造像体态丰胰,脸部丰满,双肩宽厚,脖子短粗,有横纹,胸部隆起,衣纹采用圆刀刻法,自然流畅。图1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图2石窟内佛像图片来源: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龙门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与白园四个景点组成,见图3。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图3龙门石窟示意图图片来源:知网1、2龙门石窟范围根据《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规定,龙门石窟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自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佛座向东2000米至张合山,向西700米至洛伊公路,向南800米至二道桥,向北2400米至广化市场街。建设控制地带为: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800米至二广(洛界)高速公路,向西1200米至王城大道,向南2000米至草店伊河大桥,向北400米至园林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包括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龙门村、郜庄村、寺沟村、张沟村、魏湾村、郭寨村、东草店村、西草店村与镇南社区、河东社区。园区总面积31、7平方公里。园区人口3、6万人。图4龙门石窟位置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2、龙门石窟遗产保护得历程2、1龙门石窟保护历程分段详述石窟寺保护工程历代不断,大体可划分为开窟时、开窟后与现代三个阶段。2、1、1开窟时采取得保护措施石窟寺得保护工程就是从其设计建造时就已开始了得。防崩塌设施:为保证洞窟开凿后不致因应力变化造成崩塌,设计者根据宗教得需要,按不同地区得地质、地理条件安排洞窟得形制,或以中心柱支顶,或者将窟顶凿成穹窿形。从我国石窟寺中心柱窟形所处得地质条件与延续情况(北魏至宋历代均有)可以判断出,中心柱与穹窿顶均具有石窟保护得性质,仅把它们瞧作就是一定历史时期得风格或样式,而当作石窟断代得依据,显然就是片面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