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doc

格式:doc   大小:938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2982835315 2020/7/22 文件大小:9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CHINAFIRSTHIGHWAYENGINEERINGCO.,()CKGZTJ-4标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作业实施细则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二○一一年一月目录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11适用围 12作业准备 ; 。 23技术要求及一般规定 24沉降变形观测程序与工艺流程 25质量标准及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36沉降评估 187其他 198安全要求 19附件:沉降观测用表 20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21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适用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段CKGZTJ-4标段三工区隧道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我工区共有有隧道6条,分别是小高山隧道全长2854米;郎坡隧道全长298米;柿花寨隧道全长2170米;阿那溪隧道全长1776米;农中隧道全长218米;隧道全长738米。,建立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所有仪器设备应按规定按检定期送到有检定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检验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保养,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标识,建立仪器设备台账;绝对禁止使用超过使用有效期的仪器和缺损的仪器。因此,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的精度要求具体如下:(1)不低于DS05级的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1台()(2)数字专用条码尺1对、尺垫1对、电脑一台、沉降观测软件l套。,隧道组测量人员3人。测量人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由保利主管。组长:鹏飞组员:振卫、(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6)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7)沪昆客运专线设计文件(8)(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现场测量数据采集→业处理打印平差数据形成图表→监理签字确认→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验收。(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或附和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点进行观测。(2)水准仪使用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和尺垫,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4)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两次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5)观测时,一般按后一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