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二地理复习知识结构(七上) 0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 不规则球体, 列举证据证明: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在海边看帆船远去或归来、月食、登高望远等等。 2 .大小: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表面积约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二、经纬网 1 .经纬线的特点形状长短空间关系指示方向纬线圆圈由赤道向两极缩短互相平行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都相等相交于南北极点南北方向 2 .特殊经纬线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0 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 20°(20°W), 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北极圈。三、地球的运动阅读课本 P11 地球公转示意图,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都直射赤道上( 0°) ,夏至日太阳都直射北回归线上( ° N), 冬至日太阳都直射南回归线上( ° S)。 6、 7、 8 月份, 是北半球的夏季, 南半球的冬季。四、地图 1 .地图的基本要素①比例尺公式:(三个量,知道其中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②方向无经纬网、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向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按指向标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纬线判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图例和注记铁路: 运河: 2 .等高线地形图①读上图,甲地的海拔是 1500 米,乙地的海拔是 500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1000 米。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③在课本 P16 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运动形式绕什么转方向周期地理意义(产生的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02 一、大洲和大洋 1. 海陆分布: 陆地面积占 29%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面积占 71% ,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A亚洲B 大洋洲C 北美洲D非洲E 南极洲F 南美洲G欧洲H太平洋I大西洋R印度洋 2)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3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4)洲界: 亚洲和非洲的洲界为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为白令海峡, 亚洲和欧洲的洲界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洲界为巴拿马运河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呈“ S”状的大洋是大西洋。 6 )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面积最大的内海是地中海。二、海陆的变迁 1.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另外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他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原为一块大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今天七大洲和四大洋这样的海陆分布。 3. 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可分为 6 大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_、太平洋板块_和_ 印度洋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过程中,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03 一、天气 1、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一)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二)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如:西边太阳东边雨。 2、熟悉天气符号:多云,阴,中雨到大雨雨夹雪,西北风六级。二、气温的变化及分布 1、气温的变化:一天中, 最高气温出现在( 午后 2 时或 14点,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 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 8月最高 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2、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1)就纬度而言: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在山地:海拔随气温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C。三、降水的分布特点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