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模板.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模板.docx

上传人:shijijielong001 2020/7/23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模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下线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在非金属屋面上装设网格不大于10m的金属网,数十年的运行经验证明是可靠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曾对几十个模型做了几万次放电试验,虽然试验的重点放在非爆炸危险建筑物上,而且保护的重点是易受雷击的部位,但对整个建筑物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把避雷带改为避雷网,则保护效果更有提高。根据中国的运行经验和模拟试验,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用不大于 10m的网格是适宜的。IEC1024-l防雷标准中相当于本规范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 ,当采用网格时,其尺寸也是不大于10mx10m,另见本规范第521条说明。与10mx10m并列,增加12mx8m网格,这与引下线类同,是按6m柱距的倍数考虑的。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便于雷电流的流散以及减小流经引下线的雷电流,故多根避雷针要用避雷带连接起来。,虽然对排放有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管道的要求同第321条二款,但由于对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其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是不同的(因hr不同,见表521),因此,实际上保护措施的做法是不同的。第二款,阻火器能阻止火焰传播,因此,在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中补充了这一规定。以前的调查中发现雷击煤气放散管起火 8次,均未发生事故。从这些事例中说明煤气放散管始终保持正压 ,如煤气灶一样,火焰在管口燃烧而不会发生事故,故本规范特作出此规定。。根据实践经验和实际需要补充增加了:”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取500kV/m。雷电流幅值根据附表 。由于多根引下线,引入分流系数kc。。增加”信息系统”,因为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时接地必须连接在一起才能起到保护效果,而且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国内外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已经采用了。现已较为普遍。利用屋顶钢筋作为接闪器国内外从七十年代初就逐渐被采用了。关于利用钢筋体作防雷装置,IEC1024—1防雷标准的规定如下:,对利用建筑物的自然金属物作为自然接闪器包括”覆盖有非金属物的屋顶结构的金属体(桁架、互相连接的钢筋网等等),当该非金属物处于需要防雷的空间之外时”;,对利用建筑物的自然金属物作为自然引下线包括”建筑物的互相连接的钢筋网”;,”混凝土内互相连接的钢筋网或其它合适的地下金属结构,(译注:即对其材料和尺寸)的要求时可利用作为接地体”。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防雷规范、标准也作了类同的规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钢筋体偶然采用焊接连接,此时,提供了肯定的电气贯通。然而,更多的是,在交叉点采用金属绑线绑扎在一起,可是,不论金属性连接的偶然性,这样一种建筑物具有许许多多钢筋和连接点,它们保证将全部雷电流经过许多次再分流流入大量的并联放电路径。经验表明,这样一种建筑物可容易地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利用屋顶钢筋作接闪器,其前提是允许屋顶遭雷击时混凝土会有一些碎片脱开以及一小块防水、保温层遭破坏。但这对结构无损害,发现时加以修补就能够了。屋顶的防水层原来正常使用一段时期后也要修补或翻修。另一方面,即使安装了专设接闪器,还是存在一个绕击问题,即比所规定的雷电流小的电流仍有可能穿越专设接问器而击在屋顶的可能性。利用建筑物的金属体做防雷装置的其它优点和做法请参见《基础接地体及其应用》一书(林维勇著,198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和全国电气装置标准图集86SD566《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钢筋混凝土的导电性能,在其干燥时,是不良导体,电阻率较大,但当具有一定湿度时,就成了较好的导电物质,可达100~200m。潮湿的混凝土导电性能较好,是因为混凝土中的硅酸盐与水形成导电性的盐基性溶液。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加人了较多的水分,成形后结构中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细孔洞,因此就有了一些水分储存。当埋入地下后,地下的潮气,又可经过毛细管作用吸人混凝土中,保持一定湿度。,在混凝土的真实湿度的范围内(从水饱和到干涸),其电阻率的变化约为520倍。在重复饱和和干涸的整个过程中 ,没有观察到各点的位移,也即每一湿度有一相应的电阻率。%)■,一般采用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