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课: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待战争本质问题所作的正确回答、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原则所作的科学揭示。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我们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㈠无产阶级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待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战争本质是指构成战争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揭示战争本质必须综合考察战争与阶级、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等各种关系。⒈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一个历史范围,它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成熟直至消亡的发展过程。大致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战争产生的基本动因,是不同利益本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毛泽东指出:“由于阶级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不知打了几多仗,或在民族集团之内打,或在民族集团之间打。打到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毛泽东还给战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战争是阶级斗争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它是用一般的政治,经济,文化手段等和平方式达不到目的时饿而采取的暴力手段。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只要有阶级存在,有剥削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克劳塞维茨首先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列宁把这一论断称为研究和考察战争的“至理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论断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揭示了战争的本质问题。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毛泽东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首先,他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他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同时还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差别,指出:“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毛泽东所作的经典性结论是:“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流血的政治”就是战争的本质。⒊战争是经济的竞赛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则是政治的基础,因而也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归根结底产生于一定的经济条件。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阶级对抗是战争产生的根源,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反革命战争,都是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暴力手段,而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引发各种战争的基本动因。同时,战争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仅依赖于经济,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战争对经济既起破坏作用,又起促进作用。毛泽东指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了使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得以生存,就提出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口号。⒋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毛泽东指出:“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我们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出发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界线。”因而无产阶级对待战争问题的归宿点是消灭一切战争。⑴关于战争性质的划分:战争的性质就是战争的政治属性,是战争本质的具体表现,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种。正义的战争——政治目的在于反对掠夺和奴役而为人民谋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战争。非正义战争——政治目的在于掠夺和奴役人民,代表压迫、剥削阶级利益,与社会进步和发展背道而驰的战争。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人类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中国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中国的旗帜。人类的大多数和中国人的大多数所举行的战争,毫无疑问地是正义的战争,是拯救人类拯救中国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事业,是把全世界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⑵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战争。对于后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①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②战争的归宿点或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我们应明确:不分战争性质拥护一切战争的黩武主义的态度是错误的。而不分战争性质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的态度也是错误的。⑶消灭战争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在阶级社会中,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是战争的社会根源,因此,要彻底消灭战争,一个基本途径,就是消灭剥削人的私有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