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南京大学_普通地质学_9普地板块构造.ppt

格式:ppt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京大学_普通地质学_9普地板块构造.ppt

上传人:825790901 2016/3/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京大学_普通地质学_9普地板块构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舒良树第九章第九章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第九章板块构造 Plate Tectonic :研究全球性地壳运动的学问称 Tectonism 。包括沉积作用、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规律等。 :槽台学说( 30-60 年代统治全球地学理论), 地质力学(李四光),断块学说(张文佑) 地洼学说(陈国达),波浪镶嵌(张伯声) 板块构造:伟大的地学革命! (65-68 年理论成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国际级的 Wilson, Le Pichon ,上田诚也,都城秋穗;中国 70-80 年代以尹赞勋,李春昱,郭令智为代表) : 认为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大陆、( Geosyncline ),地台稳定区( Platform )二个主要构造单元. 地槽基本特征简介● 1857 年美国丹纳 Dana 、霍尔 Hall 在研究阿帕拉契山时提出●指沉降很深、狭长条形延伸的凹地:长数百到上千公里, 宽数十到上百公里。长期、原地、垂直沉降与堆积:时间达数亿年,厚度大于一万米。●位于陆-陆之间或洋-陆之间。●有火山岩的叫优地槽 Eugeosyncline ;无火山岩的叫冒地槽Miogeosyncline ;两者成对出现。●后期地壳运动使巨厚的沉积物强烈变形,形成一系列紧闭的线形褶皱和大规模的挤压推覆构造。同时发生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混合岩,并伴随中酸性岩浆活动和矿产。●褶皱地层急剧上升成山脉,凹地变为造山带,称造山作用; 其高大山系称造山带或地槽褶皱带,如 Himalaya 、Alps 、秦岭、天山、昆仑山。●地槽理论已被板块理论所取代。 地台基本特征简介●奥地利学者 (休斯或徐士)于 1885 年提出。●指地壳上稳定的、形成后不再褶皱变形的地区。●具双层结构:褶皱基底和水平的盖层盖层:沉积薄;面形分布;地层平缓倾斜到水平;边界为正断层;区域变质极弱;无火山岩;煤、石油、沉积铁矿等矿产发育。●与地槽的关系:地槽褶皱上升-剥蚀夷平-活动性减弱并趋向稳定-正断层使之下降-缓慢地接受沉积(地台阶段)。●古地台:以前寒武系( Precambrian )为基底; 年轻地台:以古生界( Cambrian-Permian )为基底●地盾 Shield :基底之上无沉积盖层(无沉积或沉积薄被剥蚀)。●世界著名的地台:北美地台、非洲地台、澳洲地台、西伯利亚地台、俄罗斯地台、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克拉通 Craton :刚性强的稳定地台。一直被板块理论采用。 槽台论的大陆生长观:槽台边缘形成新地槽,大陆向海洋方向扩大,海洋缩小; 大陆内部会发生开裂,如东非裂谷,但海洋不会消亡。 槽台论的地壳发展旋回性也称构造旋回周期性地产生新一代地槽。地槽后期的褶皱造山运动标志着旧地槽的消亡,新地槽的孕育。喜山旋回 ( 亿年-现在) ----- ─────燕山运动 E 1/K 2 ─────────燕山旋回( -0 .65亿年) ----- ─────印支运动 J 1/T 3 ─────────印支旋回( - 亿年) ----- ─────海西运动,华力西运动 T 1/P ────海西旋回( -2 .95亿年) ----- ─────加里东运动 D/S ─────────加里东旋回( 8- 亿年) ----- ─────格林威尔运动 Z/Pt ─────────晋宁旋回(8-25 亿年) ----- ───────阜平运动─────────太古代旋回( 35-25 亿年) Plate Tectonics :坡度平均 度,水深小于 200 米, 宽度大。大陆坡:坡度平均 3-6 度,水深 1400 米- 3200 米。大陆隆:坡度小于 1/400 ,为过渡区。大洋盆:深海平原,非常平坦;水深多大于 4600 米。大洋脊:洋盆内部的海底巨大山脉,常分布于大洋盆的中部。陆海过渡带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 : 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的岩石圈块体。板块构造理论:系统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学、动力学的学说。 :地形、地质、地球物理、深海钻探 1).地形证据:全球的大陆可以按一定方式拼合在一起;特别是南美和非洲的海岸线及其相似,用计算机可以精确的将它们拼合。 2).地质证据 :洋中脊的横截面呈平缓的等腰三角型,二侧呈地垒状隆起,中间呈地堑状陷落(裂谷)。洋脊处是火山喷发带,沉积物最薄,因此也是高热流带,>1 .47HFU 。洋脊也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