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格式:ppt   大小:7,780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上传人:cjc201601 2020/7/24 文件大小:7.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丽的生态环境热带雨林森林草原沼泽湖泊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白犀牛,1920年灭绝渡渡鸟,1799年灭绝斑驴:1883年灭绝我国白臀叶猴:1882年灭绝专题26荒漠化的防治——,它发生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能利用其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理解其自然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产生的原因。。、荒漠化问题、荒漠化的防治及区域生态建设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重点考查地图分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沙地、荒漠和荒漠化的区别1、沙漠沙漠是沙质荒漠的简称,是地球上以风成沙物质和沙丘覆盖地表的特定区域,即只分布于干旱和极干旱地区的荒漠领域。呈斑点状分布。沙漠是在纯自然作用下,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进入人类历史时期以后,已经成为复杂的自然-社会综合体。2、沙地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干扰,形成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称为沙地。沙化土地的若干类型有:流动沙地(丘):指植被盖度小于10%的沙地或者沙丘。半固定沙地(丘):指植被盖度在10%~29%之间,而且分布均匀,风沙流活动受阻,但流沙纹理依然普遍存在的沙丘或沙地。固定沙地(丘):指植被盖度大于30%,风沙活动不明显,地表稳定或者基本稳定的沙丘或沙地。3、荒漠荒漠是一种地貌状态,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其气候变化剧烈,风力作用强烈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按地貌形态和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石漠和岩漠(也称石质荒漠)、砾漠或戈壁(也称砾质荒漠)、沙漠(也称沙质荒漠)、泥漠或粘漠(也称泥质或粘质荒漠)、盐漠(也称盐质荒漠);按生物气候带或生态系统划分,为草原化荒漠(干燥度4~8)、典型荒漠(干燥度8~16)、干旱荒漠(干燥度16~32)、极端干旱荒漠(干燥度≥32;此外,把高海拔(高山雪线以上)和高纬度(极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称冷漠、冻漠、冰漠)归属于荒漠的特殊类型。4、荒漠化土地退化现象(过程),多块分散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也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呈片状分布。荒漠是结果,荒漠化是过程!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