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物理杠杆万源市第三中学陈超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2、用实验探究杠杆的要素。3、杠杆使用五个要素,能正确的确定杠杆使用时的五个要素;4、通过作图理解杠杆的力臂;5、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6、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探究、讨论、练习习题教具:木棒(或筷子),羊角锤,起子,钢丝钳,铁架台,杠杆,钩码,细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桌面上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现在,选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木棒、钢丝钳)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活动一: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钢丝钳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请问,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生: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师: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二、讨论:利用木棒撬动石头、剪刀的工作过程、瓶起子的工作等。A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B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且有固定的转动的点。C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总结:(板书)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且固定的点。动力: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三、杠杆示意图的画法:例题:画出用木棒撬石头的杠杆示意图。方法: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画出动力、阻力;再画力臂,标出力臂的符号。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讨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和“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一样的吗?(可画图说明)四、练习:、F2的力臂1和2。。,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图1图2图3五、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提问: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那么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实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活动探究::(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作阻力F2,读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