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KN)单轴双轮组个数轴重(KN)双轴单轮组的个数轴重(KN)三轴单轮组的个数轴重(KN)—双轮组荷载为标准轴载。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①轴载换算:式中:——100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级轴载的总重KN;——各类轴型i级轴载的作用次数;——轴型和轴载级位数;——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1;单轴—单轮时,按式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三轴—双轮组时,按式计算。×103×-—×103×-—×103×-×10-×10-5×-×103×-×10-8×-:轴载小于40KN的轴载作用不计。②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表设计规范,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2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gr=,则其交通量在中,故属重交通等级。、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如下:方案一: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2cm,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15cm。垫层为15cm天然砂砾材料。,。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方案二: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2cm,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15cm。垫层为15cm级配碎砾石。,。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方案一)《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表16—26和表16—27取土基抗压回弹模量Eo=35MPa,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E1=1500MPa,天然砂砾回弹模量取E2=200MPa,取值与设计值一样。按表16—23和表16—25,混凝土面层设计弯拉强度:fr=,相应弯拉弹性模量为Ec=31×104MPa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Et——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MPa;E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Ex——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与Ex/E0有关的回归系数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16-52b)计算为:(16-52b),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r=。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v—与混合料性质有关的指数,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ν=;碾压混凝土和贫混凝土,ν=;钢纤维混凝土,按)根据公路等级,由表16-24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失影响的综合系数Kc=,按式(16-49),-28,Ⅳ区最大温度梯度取88(℃/m)。板长5m,,由图16-14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按式(16-56),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为:温度疲劳应力系数Kt,按式()计算为式中:a、b、c—回归系数,。再由式(16-55)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查表16-20,二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相应于三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为中级,目标可靠度为85%。再据查得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查表16-22,确定可靠度系数按式(16-48)因而,所选混凝土面层厚度()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各计算步骤以及公式都参照方案一来计算,得出结果如下:设计内容: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