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 58 课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姓名一、单项选择题 1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 1980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 其中有一个不是在 1842 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作为通商口岸开放的,这个城市是()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深圳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20 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4.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新型的经济区,其“新”在①引进外资为主②高新技术产业为主③电子技术产业为主④加工出口产品为主⑤人才、技术、知识密集()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⑤ 5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 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 .浦东成为 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生产力 D .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6. 1992 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指出: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 .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 .实现对经济宏观调控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非选择题 7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材料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不加强国家交往, 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分析中共中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目的是什么? ⑵结合你所观察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变化, 说明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8 .试从背景、内容、影响和性质四方面比较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第 58 课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