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医学界儿科频道 昨天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编写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正式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发布。该指南是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别编制的,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该指南指出,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指南指出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有几种营养素较难满足供给需求,易导致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当母乳和辅食添加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的时候,采用辅助营养补充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1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症是全球范围最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指出:维生素A缺乏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2000年我国14省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发生率超过50%,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率接近80%,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为主,第九版《儿科学》已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归为维生素A缺乏。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共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其中0-6岁儿童的数据共涉及18个地区。由于不同地区的样本量、分布等略有差别,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分级方法(血清视黄醇浓度<µmol/L计算患病率):<2%,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2-10%(不含10%),轻度公共卫生问题;10-20%(不含20%),中度公共卫生问题;≥20%,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此结果仅为血清视黄醇浓度<µmol/L的情况,而按照《儿科学》的最新标准,-µmol/L这部分人群的话,大多数的地区均超过50%,有的地区甚至超过80%。从各地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我国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形势依然严峻。维生素A在维护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骨骼发育、维持视觉功能、抗感染、促进造血功能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婴幼儿期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一旦维生素A缺乏,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身高增长受到影响。此外,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严重缺乏则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2维生素D对于婴幼儿而言,维生素D缺乏同样不容忽视。据国内流行病学数据统计:2005-%。最新的各地区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维生素D的缺乏现状虽然较20年前有所改善,但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仍较多见。这可能与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20IU/L),辅食中又不易获得有关。维生素D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促进钙吸收,维持体内钙磷平衡,促进骨骼发育。此外,维生素D还具有促进免疫功能、抗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