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改革“新冲击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    一所小学校的课程改革正影响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的进程,她的改革探索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她所面临的困惑正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共同的难题,她所立志改革的方向,纾解转型期应试教育评价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让课堂回归育人本质,让轻负高效不再只是口号……最重要的,让普通市民意识到教育改革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2014年2月27日,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人一行步履匆匆走进家湾小学,短短半天行程里,专家们一刻也没消停,紧地分头听课,与教师座谈,与学生交流……而与此同时,市2014年基础教育工作会选择在家湾小学举行,300多名各区县教育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观摩了家湾小学8堂整合课例,并聆听了校长希娅的发言。    是什么引发如此多教育专家和校长对家湾小学的高度关注?是课程整合——家湾小学正在探索推进的课程改革主题。    点开百度词典,课程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课程整合并不是“新发明”,早在国家教育部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但关于课程整合的探索,国步伐迈得比较大的目前只有十一学校及清华附小。而在,家湾小学是第一个对此大胆探索并付诸实施的小学校。    按照小构建的小梅花课程体系,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被分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大类,推动课程形态、课程容、课程与人的全面整合。    “我家孩子不是你们的小白鼠”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观念 观念 还是观念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相悖人与课程的整合早餐桌上的思考期末典礼上的欢呼声尾声改革者说:    整合,首先意味着对原有教材体系的重组和融合,相应课堂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备课方式等必须发生一系列转变,这是一次由到外的改革探索,注定一开始充满艰险。    从去年年中开始,一场“地震”率先在家长中引发了。    家湾小学华润校区二年级某班的家长王先生是较早得到“课程整合”改革这个消息的,“也没听清什么是课程整合,只听清楚孩子班上的数学老师准备换掉,由体育老师来当。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怒气冲冲地和十几位家长代表一起找校方理论。”    “我不管你什么整合,什么改革,如果影响了孩子发展就是不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级的家长QQ群有段时间天天“爆棚”,家长们表达着类似的观点。    “改革触动利益真的比触动灵魂还难。”作为这次课程整合的顶层设计者,校长希娅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从去年11月开始,校方陆续接待300多人次的家长上访,一些家长致电市教育部门质疑学校改革意义,甚至还有个别家长在校门口四处散发传单,鼓动家长抵制学校做法。    “我家孩子不是你们的小白鼠。”一位家长的留言代表大家的普遍心理,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场课程改革的试验品?    “对课程整合,我们遵循三不原则,家长不同意的不推进,教师不愿意的不推进,学校评估认为不合适的不推进。”校方负责人的立场,让不断到校质询的家长情绪渐趋平静,开始理性倾听学校的意见。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希娅在与家长的几十次公开交流中,谈到自己的思考。    “在小,在孩子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