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诗林学步卷廿五_古风诗论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林学步卷廿五_古风诗论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林学步卷廿五_古风诗论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林学步卷廿五_ 古风诗论- 诗词理论- 国学论坛诗林学步卷廿五. 古风诗论- 古风秦王驭六龙,长城何邈哉。断垣八千里,不出琅邪台。赫赫驰烽烟,关山遏胡马。白虹贯浮云,区区凌华夏。泰岳宁封碑,何堪见崔嵬。文字罔兴废,竹帛烬坑灰。梦或溯蓬瀛,阿房矗仙境。奈何不死药,三山觅无影。从此叹大儒,刘项不知书。亦堪悲王事,焦土骊山隅。秦王逝渺渺,长城足千古。究竟天地间,枭雄不作主。——二公子《附庸风雅》二公子寄给我诗稿后, 我第一眼就“看上了”这首《古风》,因为这首诗有很明显的师法渊源,与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的起笔何其相似。二公子自称学古风师从李白, 于此诗可见一斑。我之所以挑出这首来讲, 是因为我始终认为, 古风发展到了李白那里, 就已经达到了“高不可及”的阶段了。网上自称“写古风”的人很多, 但真正学到古风精神的人很少。多数人的“古风”实际上都是些“破律”的“句子集合”, 完全不懂古风的“势”和“韵”。二公子这首《古风》虽然多处袭前人之句和境, 但是组合章法上的确是很到位了。更难得的是, 这首诗中表达的“激越之情”也是二公子诗词中不多见到的。古风即古体诗( 从我的理解来看, 我把古绝也列入古风中去) ,古体诗的名称是相对于近体诗这个“后起之秀”的概念而产生的。我们很容易从形式上区分开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来,例如上面这首《古风》,无论是字句、平仄、对仗还是用韵上都和近体诗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可以一眼就分清楚。字句上, 这首古风是五言二十四句, 不同于一般的五言四句、八句近体诗( 当然五言排律也可以写那么长的) ;平仄上,这首古风的句子多数是拗句,三字尾也多数是三平、三仄、平仄平、仄平仄这样的安排,这绝不是偶然的,这在近体诗中是很难见到的; 对仗上, 这首古风根本没有, 不同于近体诗; 用韵上, 这首古风六次换韵, 这也同样是近体诗不允许的。从道理上来讲, 要区别是古体诗或近体诗, 主要是看平仄和用韵是否合乎绝律的规范。当然我并不赞成那种明明是“四不像”的“仿律绝”诗标上一个“古风”的招牌来“自我解嘲”, 因为那些“四不像”的诗差不多都是些又讲对仗,又几乎全是律句的东西,只不过这些“律句”或摆错了地方, 不黏不对, 或是“几字之拗”, 面目全非。充其量这些“四不像”就是近体诗生产过程中的“残次品”, 混入古体诗的队伍中来是对古体诗的“污辱****惯了写近体诗和词的人, 对于古体诗往往就有了一层隔膜。这是因为, 格律的语感已经深深地在思维定式中扎下了根, 要想突破出来, 就很是困难。而一旦这种突破爆发出来, 就往往能够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古风“精品”。反过来, 这种突破又能激发起他们近体诗的创作水平( 因为从古风的写作实践中, 你可以悟到很多“新的境界”) 。这一点不同于完全的初学者,他们没有这种思维定式, 所以往往写古风上手很快。但受到“根基浅薄”的制约, 他们的作品多数很难称得上精品(当然也有个别人是例外) 。我见到的网上名家中, 多数写得好近体诗的, 也同样能写好古体诗。而写得好古体诗却又写不好近体诗的, 总归是少数。这就证明了这种学****渐进的顺序是科学的。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不同, 是因为近体诗的规律性强于古体诗, 适合于初学者系统学****而古体诗的规律性弱于近体诗, 非有一定功力基础的人不能驾驭。否则勉强为之,只能是“不伦不类”。论古体诗就不能不先从诗的渊源说起,古诗的渊源,当然是遥颂《诗经》的, 《诗经》多数是四言诗,我以为这还应该算是“诗歌”幼年时的东东, 对我们来说, 除了典故知识上的积累外, 《诗经》的诗体是没什么好学的必要(成熟的四言诗当以曹操的为代表)。下面是一首“四言体”诗,可供参考: 北风行四月晦日,风沙翳日,感人天一也,乃为是诗(其二) 斗斡柄隳,月残星稀。景风跋扈,不霁而霓。青廷紫阙,檐崩椽裂。仙海神山,鲛蒸云热。万劫霭霭,俄然亏败。长天赴死,一何慷慨。生既如兰,死亦如烟。凭高远唳,谁惜永年。——王景略《眠枫吟草集》王景略, 又名思猛。现在北京。诗和小说都写得很好。经常活跃于网易社区。他的名字显然来源于前秦大臣王猛( 那个扪虱出了名的人) ,想必这位老兄万分敬仰王猛才是(但愿他的虱子不多) 。王景略的诗,用胡僧的话来说,就是“除了古风好,其他什么也不是”。这也算是一个少见的“特别现象”了。这首诗的序颇另人疑惑, 什么是“感人天一也”, 事实上读了全篇之后, 就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隐约真意。“斗斡柄隳”既有流年变换的意思, 又有“权力毁坏”的意思,明白了这一点,后面的“不霁而霓”“檐崩椽裂”“鲛蒸云热”就全有了着落。这里虽表面上写“天境”实指“人境”。所以后面几句的“万劫”“赴死”就有了实际意义。最后“谁惜永年”实写追悼之情。最后要指出一点的是, 这首诗写于庚午年四月晦日( 应该是阳历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