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沉降观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降观测方案.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7/28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降观测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办公建筑。项目分为1#、2#、3#三栋塔楼、吊层及其地下室,,,,,总建筑高度158米。本项目为坡地建筑,地上1#、2#楼37层(含吊层建筑8层),地上3#楼10层(含吊层建筑8层),地下建筑层数为-5层。,定于一层,一层为平顶层。1#、2#楼建筑高度(平顶层以上)115米,功能为办公楼。吊层部分建筑高度35米,功能为包括建筑南侧的商业、办公,北侧的全掩埋地下车库组成。地下建筑部分,,功能为办公配套的员工餐厅,设备房,地下车库。二、 沉降观测点设置在结构施工时积极与土建配合,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同时在观测过程中指派专人,加强沉降观测点的保护,配合沉降观测工作,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应弯曲构件倾斜。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米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根据本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建筑物外围一周的框架柱上,每栋楼设置5个,沉降观测点初次设置位置均为地面以上(正负零以上)1米处。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柱子上,具体做法如下图:三、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角点和后浇带的两侧,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NA2型精密水准仪配合锢瓦数码条形尺,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网布设成闭合线路。观测时必须做到“四定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线路、固定观测时间。地下室施工完毕后,,进行地上部分沉降观测,将基础沉降量和地上部分沉降量进行累计,得最终沉降量。2、,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建筑装修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在观测过程中,如遇基础周围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及地下水位有较大变化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若暂停施工,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始施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率大小而定。除特殊要求外,可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