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红领巾和绿领巾.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领巾和绿领巾.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领巾和绿领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领巾和绿领巾热点概述新华社报道: 近日, 陕西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一事在社会上引发不小关注。据传这所学校给表现差的一年级学生佩戴绿领巾, 表现好的学生佩戴红领巾, 调皮、学****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 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 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校方称此举是为激励学生上进, 家长认为这是给差生贴“标签”。相关评论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 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的同时出现却让红领巾“变味”了, 变成了一种待遇、一种荣耀, 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某些教育工作者, 缺的岂止是爱?还缺乏尊重, 缺乏宽容, 缺乏理解,缺乏人性,缺乏教育的艺术……虽然学校有些委屈地说, 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激励”那些还不够入队条件的学生, 但如此“激励”手段显然更多被理解成了压力与打击, 缺少对于孩子自尊心、平等意识的理解与关注, 难以达到激发上进心的目标。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 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 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 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 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 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不以对立的情绪看人处世; 也很难想象, 一个仅因学科成绩优秀或拥有了“红领巾”、“五道杠”就被娇纵的“优等生”, 即便日后成为“精英”,便会陡然懂得平等待人、体恤弱势人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劳凯声: 正面的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教育方法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需要的, 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 在实施负强化, 也就是批评的、否定的、处分的方法要特别谨慎, 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人权利,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要求他们。那么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的目的,但是这种标签式的做法很容易最后被解读成为就是一种按好坏来做的分类。最终, 我觉得我们的任何一种教育的措施、教育的方法还是要看它的效果, 也就是说它对孩子来说, 它是起到了正面的促进的作用呢,还是对孩子的发展起了一种损害的作用。有些人认为学校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想通过这种带绿领巾的方法激励差学生迎头赶上。但我不认同这种说法,许多教育实践证明,教育孩子应该以表扬、以鼓励为主, 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发现差学生的优点, 多在公开场合表扬差学生的优点, 以此激发差学生的学****热情。而不是生硬的把他们分类排队, 让差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这样很可能一些学生会自暴自弃, 其产生的后果不仅仅用一句教育的失败就可以敷衍过去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差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我认为就属于不会教的老师, 他们不懂教育学, 对差学生没有耐心, 没有爱心, 没有信心, 才会出此下策。对于题目中提到的西安市某小学的做法我是不赞同的。虽然像该校领导和老师解释的那样,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