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第二章技术创新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620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技术创新课件.ppt

上传人:mkjafow 2020/7/28 文件大小:2.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技术创新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二章技术创新增长的鸿沟一项调查分析了3700家年收入5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和非美国公司的增长情况,发现只有不到1%的企业在过去的20年里保持了持续的增长(,TheGrowthImperative,JournalofBusinessStrategy,March/April,1999)经济发展中为什么需要创新为什么传统的方式无法弥补增长鸿沟?大多数公司当今面对着自己版本的增长鸿沟,并试图用传统的方式弥补。传统的方式包括:加强营销和销售行业的自然增长率消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新产品/服务渠道(pipeline)并购(Acquisitions&Mergers)为什么传统的方式无法弥补增长鸿沟?加强营销和销售尽管广告攻势可以一定程度提高销售额、市场份额,但最终营销无法提高顾客刷牙、理发或洗碗的频次行业的自然增长率由于产品从高速增长到饱和的周期越来越短,往往几年时间,因此不能指望靠本行业的自然增长率来促进自己的增长消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做法对公司的增长是最基本的(bottomline),但无法使公司提高超群的(topline)收入传统的新产品/服务渠道(pipeline)传统的渠道擅长原有产品的线性拓展和改进,虽然偶尔会产生有价值的新产品或服务,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带来突破性的重大增长并购并购也具有风险性,如不同文化的兼容性、说服股东、避免管理精力的流失等Mckinsey的一项对116家公司长达11年的研究显示,只有23%的Acquisition公司赚回了他们的获取成本RonaldHenkoff,pany:,,1996为什么传统的方式无法弥补增长鸿沟?传统方式无法弥补增长鸿沟使企业获得超群的增长创新:增长和获利的关键驱动力普华永道(PWC)对7个国家399家企业的一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最具创新型和最不创新的公司中间存在显著的业绩差异。大多数创新型公司的年股东回报比所有公司的平均值(37%)高出很多,并有超过75%的新产品率(年销售额75%来自尽5年内推出的新产品和服务)&Growth::无论从收入提高还是股东回报的角度看,新产品或服务比例是衡量企业成功的关键指标高业绩公司新产品/服务占总销售额比例平均61%,而低绩效公司平均26%(所有399家公司平均新产品占总销售额比例为38%)近1/4的公司新产品/服务占总销售额比例不足10%很明显:高增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低增长的企业往往相反。高增长的企业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使自己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案例Colgate-Palmolive:38%的年收入来自于近5年内推出的新产品,而4年前这一比例是27%Citigroup:最佳业务实现年收入的15%~20%来自近两年推出的新产品20世纪80年代,广州标致和上海大众都是中国和外国企业合资的知名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标致车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最后停止生产。而上海大众却发展越来越快,慢慢占有了中国的半壁江山,现在跑在大街上的很多是大众车,却很难找到广州标致车了。广州标致505上海大众新领驭广州标致车引进国外生产线后,企业不注意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没有起到引进外国技术的作用,企业汽车的国产化率很低。而上海大众企业,从引进国外生产线的第一天,就注意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截至2007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5%,奥迪的国产率超过了70%,捷达国产化率超过80%。正是凭借这么高的国产化率,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赢得了价格优势,也赢得了竞争优势。同时大众汽车还进行了大范围的技术创新,使引进的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使企业走在了别人的前面。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在生产发展中,不能照搬照抄,而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