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doc

格式:doc   大小:50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doc

上传人:xiarencrh 2020/8/4 文件大小:5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柱子之间不存在差异沉降,柱脚可以作为基础的不动铰支座,因而可以用倒连续梁的方法分析基础内力。这种假定在地基和荷载都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才能成立。此外,要求梁截面高度大于1/6柱距,以符合地基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刚度要求。倒梁法的内力计算步骤如下:(1).按柱的平面布置和构造要求确定条形基础长度L,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积A,以及基础宽度B=A/L和截面抵抗矩。(2).按直线分布假设计算基底净反力:(4-12)式中、¾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作用在条形基础上的竖向力(不包括基础和回填土的重力)总和,以及对条形基础形心的力矩值总和。当为轴心荷载时,。(3).确定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简图如图4-13,系为将柱脚作为不动铰支座的倒连续梁。基底净线反力和除掉柱轴力以外的其它外荷载(柱传下的力矩、柱间分布荷载等)是作用在梁上的荷载。(4).进行连续梁分析,可用弯矩分配法、连续梁系数表等方法。(5).按求得的内力进行梁截面设计。(6).翼板的内力和截面设计与扩展式基础相同。倒连续梁分析得到的支座反力与柱轴力一般并不相等,这可以理解为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基础整体挠曲的抑制和调整作用使柱荷载的分布均匀化,也反映了倒梁法计算得到的支座反力与基底压力不平衡的缺点。为此提出了“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即将不平衡力(柱轴力与支座反力的差值)均匀分布在支座附近的局部范围(一般取1/3的柱跨)上再进行连续梁分析,将结果叠加到原先的分析结果上,如此逐次调整直到不平衡力基本消除,从而得到梁的最终内力分布。由图4-14,连续梁共有n个支座,第支座的柱轴力为,支座反力为,左右柱跨分别为和,则调整分析的连续梁局部分布荷载强度为:边支座(4-13a)中间支座(4-13b)当为负值时,表明该局部分布荷载应是拉荷载,例如图4-14中的和。倒梁法只进行了基础的局部弯曲计算,而未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实际上在荷载分布和地基都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地基往往发生正向挠曲,在上部结构和基础刚度的作用下,边柱和角柱的荷载会增加,内柱则相应卸荷,于是条形基础端部的基底反力要大于按直线分布假设计算得到的基底反力值。为此,较简单的做法是将边跨的跨中和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按计算值再增加20%。图4-13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计算简图图4-14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不同方法计算的截面弯矩比较表4-1序号计算方法跨中与支座弯矩之和各法的截面弯矩系数比值第一内支座中间支座第一跨跨中中间跨跨中1连续梁系数,悬臂弯矩不传递1/8111121/..,支座会产生不等的沉陷,较难估计其影响趋势。此时可采用所谓“经验系数法”,即修正连续梁的弯矩系数,使跨中弯矩与支座弯矩之和大于,从而保证了安全,但基础配筋量也相应增加。经验系数有不同的取值,一般支座采用,跨中则采用。表4-1是几种不同的经验系数取值对倒梁法截面弯矩计算结果的比较,在对总配筋量有较大影响的中间支座和中间跨,采用经验系数法比连续梁系数法增加配筋约15~30%。图4-15某柱列示意图【例题4-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某柱列如图4-15所示,欲设计单向条形基础,试用倒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