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巴林银行事件中风险管理的启示一、巴林银行的背景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至1995年已有233年的历史,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世纪初成为英发行商。此后100多年,巴林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1993年,巴林银行的资产有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海内外职员4000人,;1994年,,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二、巴林银行的破产过程1992年,28岁的尼克·里森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起初里森只是被授权从事风险并不大的风险套利交易。1992年7月,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由于操作失误,里森为其隐瞒并将损失放入“88888”账户。此后,类似失误都被记入“88888”账户,此账户的亏损越来越大。1993年1月,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出现了两笔大额差错。里森再次做了错误的决定,用“88888”账户保留了敞口头寸。1993年7月,里森接到了一笔买入6000份期权的委托业务,但是由于价格低而无法成交。为了弥补亏损,里森大量购入225种日经股票指数期货。由于判断失误,造成巨额亏损,并又被转入“88888”账户。从1994年底开始,里森觉得日本股市将上扬,未经批准就做风险极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在已购进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里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不辛的是,日经指数一路下跌,并于1995年1月跌至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便损失200万美元。里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失败了。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里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尽管英格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都以失败告终。三、原因分析(一)内部原因1、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2、松散的内部控制。3、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4、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5、奖金结构与风险参数比例失当。6、缺乏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与协调。(二)外部原因除了巴林银行内部存在的原因外,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