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精简版).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精简版).doc

上传人:ielbcztwz24384 2016/3/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精简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 10月 15 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为了落实省教育厅“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号召,我们一行 10 人在学校领导向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银杏沱村的逸夫小学, 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8 点刚过, 家长和学生陆陆续续来到学校。随后,村里的领导也来了。我们集中在一间教室,向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的情况, 这次活动的目的并结合银杏沱村的地理优势语重心长地谈到读书的重要性, 还郑重地把在我校读书学生名单交给村的干部, 希望村里能关注这些学生。整个会场安安静静, 没有一人讲话。随后村里的领导也谈到了要求; 优秀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 优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验,最后老师们与学生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真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 了解到家长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在交流阶段, 整个会场讨论热烈。这里成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沟通的舞台; 理解的会常作为老师的我了解了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另一面, 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望着这些详细、真实的记录,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做到因材施教。时间不知不觉到了 10 点多,我和我组的周老师,张老师又翻山越岭来到了重点学生的家里。常言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近距离的看学生,又给我另一番感受,心得体会,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我们首先走进了 XXX 的家。每次走进这样的家庭,我就心生怜悯,一家大小窝在低矮的土墙房里,孩子的妈妈在她四个月时就离开了她, 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她和她的姐姐拉扯大。十几年过去了, 由于家庭环境差,父亲一直没找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和孩子真诚的交谈。孩子非常懂事, 十分心疼爸爸。在我们交流之后, 她明白了只有她勤奋学****才是对她爸爸最好的回报。她更懂得唯有学有所成才会有机会改变她家的状况。从她脸上那郑重的神情, 我知道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在今后她会愿意和老师亲近; 我也看出她对今后的学****充满了信心,会用自己的行动感恩父亲。远远的我们看见了付忠义的家。孩子从小一直由爷爷照管, 现在妈妈才回家照看。在交谈中了解到孩子非常渴望父母在家, 而父母为了生存还想外出打工。了解这点后, 我们与孩子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 不少留守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个家庭最大的财富是孩子, 在外赚金山银山还不如家里这座小山。何况孩子还很优秀, 我们要把帐算好。我们的一席话得到了她母亲的同, 她当即说孩子读书的三年, 她一定陪孩子。我悄悄地看孩子, 他嘴角扬起了一丝笑意。不是我们有多大能耐, 我们只是相信一个“亲”字,“情感是教育的桥梁。”一个“亲”字, 就说明一个道理: 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我认为通过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 感情亲切融洽, 这样家长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 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临走时, 付忠义的爷爷亲自送我们, 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这样顶着烈日辛苦的走村串户, 我们当家长的真是赶不上情念情, 我们打心里谢谢你们。”锤锤酸痛的两腿, 顿感欣慰。是呀,家访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爱的传递。我们虽走得辛苦,但能使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孩子是负责任的, 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