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论文(共2篇).doc

格式:doc   大小:6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论文(共2篇).doc

上传人:小雄 2020/8/6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论文(共2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论文(共2篇)_肿瘤学论文第一篇: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病因方面中医认识到正气亏虚是肿瘤的发病基础,在临床可以见到痰凝、血瘀等表象,在治疗上以扶正、化痰、活血以及清热解毒为主;随放化疗的广泛应用,中医同时发展了配合西医治疗的原则,如配合手术健脾和胃、气血双补,配合放疗养阴生津、活血解毒、凉补气血,配合化疗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1],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抗癌中药药理研究的进展与积累,如何选用与配伍这些抗癌中药成为当务之急,遵循传统中医的发展脉纟i文章提出了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的原贝I」O1辨证抗癌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传统中医以痰、瘀认识肿瘤,痰、瘀皆系没有生命力的病理产物,但肿瘤并非死的病理产物,而系突变的细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增殖、转移,并不受细胞内在抗癌机制的调控,笔者曾倡癌毒或瘤毒之说,认为癌毒是肿瘤的根本病机,肿瘤表现出的气滞、血瘀、痰凝等只是癌毒在酿生、结聚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状况、病灶部位、疾病阶段及其所致具体脏器功能障碍乃至合并其他疾病的不同而呈现的兼见病机而非肿瘤病机的本质,即瘤毒的结果或同时合并的病机[2]。最近有文章再次强调了癌毒之说,认为机体平衡失调导致〃癌毒〃的产生,是恶性月中瘤发生的根本原因,〃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认识和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着眼点[引。在此原则下,抗癌才是肿瘤治疗的根本治则。据笔者初步检索,目前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有抗癌作用的抗癌常用中药多达150味以上,如何选用与配伍这些抗癌中药成为当务之急。由于中药药理研究是基于现代科学背景进行的研究很多抗癌中药很难直接用传统中医理论阐释其抗癌作用,如牛莠子、黄苓、桑寄生等,同时这些抗癌中药还具有很多已广泛证实的传统功效。在此我们提出辨证抗癌的原则,强调抗癌中药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并应高度重视临床已经广泛证实的传统功效;同时,在用中医理论思维辨证遣方用药时,亦当尽可能选用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如止血首选大小蓟、仙鹤草、茜草等,化痰首选猫爪草、半夏、南星等;强调在中医药理论、现代药理的双重标准下合理选用抗癌中药,在临床中逐步摸索抗癌中药作用和配伍的规律。在此原则指导下,一个典型的抗癌方剂当包括以下组分:①对证药,主要针对中医主要病机或不适主诉选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在没有明确证或不适主诉时根据肿瘤部位、中药药理、以及中医中药基础理论选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②对症药,针对患者表现的具体不适或合并疾症不适选用可以改善症状且具有抗癌作用的的中药,如利水渗湿选用茯苓、猪苓、慧及仁,安神选用远志、灵芝等;③扶正中药;④传统配伍佐使,遵循中医传统配伍理论适当加以配伍。在这里特别强调扶正中药的使用”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病的基础,所谓〃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积聚》),肿瘤形成以后还将耗损正气,可以认为正虚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扶正也可以用于肿瘤的全过程,但需辨清虚实的比重,中早期适当扶正,晚期或体质较差的主要扶正;术后、放疗化后无明确病灶,以抗转移、复发为目的的治疗或无证可辨的患者当以扶正为主。在选用扶正中药时当重点选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补益药,如党参、黄克白术、茯苓、史仁、山药、刺五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