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840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feng1964101 2020/8/6 文件大小:8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2015级)教务处编2015年6月目录一、关于制(修)订2015级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 1二、各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1、英语专业 42、旅游管理专业 73、会计学专业 104、金融学专业 145、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18关于制(修)订2015级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和蓝图,是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的重要文本。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贯彻学校“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战略,积极构建和完善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现就2015级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学校“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精神,立足福州、服务海西、辐射全国,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创新、善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基本原则(1)根据学校“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2)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主要课程、专业方向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3)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将校内外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固化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4)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构建实践课程体系;(5)坚持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构建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二、培养方案总体框架1、基本内容(1)培养目标;(2)培养要求;(3)学制和学位;(4)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5)课程设置、结构比例及说明;(6)课堂教学计划表;(7)集中实践课程教学计划表;(8)各学期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9)创新学分要求与安排。2、课程体系与基本要求(1)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集中实践课四个平台构成。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为必修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2)课程体系要体现平台与模块相结合,构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应体现模块式,由若干个课程链或课程组有机构成。(3)学科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5%,师范类专业和理工类个别专业可酌情适当调整。(4)处理好必修与选修课的关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好选修课程,控制必修课程学分与学时,增加选修课程学分学时的比例,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师范类>20%,非师类>25%。(5)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理工科专业实践学分比例不低于30%,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不低于20%。加大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实践(验)课程单独设课的比例。(6)专业课程中的限选课:专业限选课原则上要按照人才培养要求设置若干专业方向和课程组,学生从若干课程组中选修一个方向,专业限选课的设置要紧贴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注意加深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学制、学时与学分基本要求(1)学制:2年。(2)课内总学时:1100—1200学时。以上不包括集中实践性环节。(3)学分总量:85—90学分。(4)课程总量:25门以上。(5)学时学分计算:以该课程所需的教学和学****量为标准,一般课程按每16学时为1学分;独立设置的实践(验)课每20学时1学分;大学体育30学时计1学分;一般性集中实践课程每周按1学分计,毕业论文/设计不低于10周;。4、*20*1252**二320*1252**20*合计8024104说明1、加“*”标记的周数,不得改动,其余周数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改动,但原则上其余机动周数每学期不得超过1周。三、制订与实施培养方案的工作要求1、要高度重视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确保制定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专业培养方案应在教务处组织下由各系(院)自主制定与修订。2、各系要确定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