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陕西省镇巴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1.(2分)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杜甫漂泊天涯,情怀亲朋故友,心系戎马关山,壮观之景引发的却是满腹悲凉,满腔忧愁。,故而有“怪才”之称,其实,他的言论往往切中时弊。、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由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影响了交通运输。河北、江苏等多地医院呼吸科、儿科患者急剧增加,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平常增加一到四成,儿科就诊人数增加更为明显。“当代活雷锋”,是因为长期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忘为他人着想,把奉献看成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是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3.(2分)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⑤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4.(6分)(2016·海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