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46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435638 2020/8/7 文件大小:4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题;共6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中和”在我国美学体系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它是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美的最基本的认识。②“中和”这一美学范畴形成于先秦时代。它包括“和”与“中”两个方面。以“和”为美的思想早在孔子之前就出现了。据载,史伯就有过“和五味以调口”和“和六律以聪耳”的说法,他还指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等等。这都是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叫做“和”,因此“和”就是美。稍后于史伯的晏婴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他不仅认为美在于多样性的统一,而且特别强调这种统一往往是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音的“清浊、大小、短长、疾徐”等对立因素互相调和统一的结果。③当时的人们认为整个宇宙就是由阴阳的对立统一所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不仅自然是和谐有序的,而且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也是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的“和”,也是最高的美。④“中”的观念的形成同孔子的“中庸”之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中庸”思想的实质是要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应当保持调和,矛盾的双方都有所节制,以避免矛盾的激化而引起统一体的破坏。孔子还提出“过犹不及”,反对矛盾的任意一方为突出自己而压倒另一方,主张每一方都在自身所应有的限度内适当发展,这样就没有“过”或“不及”的毛病,这就叫作“中庸”。“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⑤对于孔子来说,美也是离不开这个原则的,违背了“中庸”,就不能有美。孔子对于美的看法是任何一方都不要超过,而要适当配合,如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就不会有美。孔子之所以称道《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在于其情感的表现是适度的。这说明孔子主张以理节情,情理适中,既不抹杀情感,也不放纵情感。正是在孔子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后世所谓“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它既是中国艺术的一般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般特征。⑥本来,以和为美的思想,在西方也早已出现。但是,在我国由于这一思想同孔子的中庸思想相联系,就特别强调各种对立因素在量上的适度,强调各种对立因素的调和运中,这便形成了中国美学以“中和”为美的思想。它是我国美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范畴,影响了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美学和艺术的基本风貌,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选自李戎主编的《美学慨论》,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中”,是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美的最基本的认识。B.“中”形成于先秦时代,包括“和”与“中”两个方面的美学范畴。“和”与各方都不超过、互相配合的“中”,构成了美学原则“中和”。D.“中和”影响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美学和艺术的基本风貌,甚至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2)下列关于“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的“和”,也是最高的美。“中”强调的是平衡调和,各要素要在自身所应有的限度内发展,不能压倒别的要素。C.“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是由孔子以理节情、情理适中的主张发展来的。D.“中和”是我国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范畴,但“中”“和”观念的形成时间并不一致,“和”要早于"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和”时,引述史伯、晏婴、孔子等的观点,有助于阐明“中”“和”的原则和特征。④段介绍中庸之道,是为了阐明它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儒家遵循的修身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因众多意象统一产生了动人之美,若只有一个意象就不具备和谐之美了。D.“和”与“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全面把握“中和”的内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美学具有重要意义。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2.(11分)(2017高三下·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所至重庠序,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