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河南省商水县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二).doc

格式:doc   大小:78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商水县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二).doc

上传人:165456465 2020/8/7 文件大小:7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商水县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省商水县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二)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1.(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洞庭湖风光无限,有时波平浪静,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则风生水起,浊浪排空,让人顿生萧然之悲。,结果却往往无法兑现,而老李却一言九鼎,信守几年前许下的诺言,成功地修建了一条通向山外的公路。《第七天》是缺乏艺术加工的“新闻串烧”,说他江郎才尽,但也有人认为其立足现实的创作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公安干警下定决心,铤而走险,深入罪犯在山区的老巢,,一举将他们全部抓获,获得上级嘉奖。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江陈会”为扩大两岸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这不仅是东亚和平进程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两岸制度性协商的良好开端。,也能体现人的线条美、气质美,显示出青春活力。“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最强的测控系统。3.(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人那么难缠,________叫你给说服了。【2】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________恬淡、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3】人的血脉必须畅通,文章也是这样,必须上连下接,一气呵成;________文气梗塞,________内容很精彩,词句很优美,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7分)4.(6分)(2017高二下·南溪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