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梦关村调查实况.docx

格式:docx   大小:68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梦关村调查实况.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0/8/8 文件大小:6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梦关村调查实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贵阳市花溪区孟关苗族布依族乡石龙村李氏宗祠及其相关碑刻的调查报告一、绪论对于我们小组来说,这次调查实践的成果,可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因为这次田野调查的关键——调查对象我们并不是很明确。通过对花溪区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情况资料的搜集,我们小组首先把小碧乡的圆通寺、千佛寺作为调查对象。但经过我们对调查对象的踩点工作之后,我们觉得调查对象没有相关调查意义,最后重新开始寻找调查对象。之后我们又把孟关乡石龙村的摩崖石刻作为调查对象,但在踩点寻找摩崖石刻的过程屮我们发现了具有更大调查意义的李氏宗祠及其相关碑刻,最后权衡利弊,我们决定将李氏宗祠及其相关碑刻作为我们小组的这次调查对象。以下是我们小组的这次调查成果。二、地理位置李氏宗祠位于花溪区孟关苗族布依族乡石龙村世华小学旁的一个陡坡上,是一座破败的石板兼木制瓦房。孟关苗族布依族乡位于贵阳市东南郊,距省会贵阳18公里,图一(李氏宗祠地理位置图)东靠龙里县、南与黔陶、青岩接壤,西邻花溪乡、小河开发区,北界小碧乡和南明区云关乡。乡辖9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是:孟关村、上板村、沙坡村、红星村、付官村、五星村、改毛村、谷立村、石龙村。其屮石龙村以兰花远近闻名,西南三省的60%的兰花出自石龙村。石龙村分上下两寨,有一•条刚修成不久的水泥路贯通全村,房屋分立其两侧。村屮房屋建筑以现在流行的二层砖制楼房为主,还遗存有少量以前的石板房。口然风光秀丽,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交通也较便利,不吋有面包车行驶于贯通全村的水泥路上,为村民们建城提供了便捷。三、李氏宗祠的历史与现状李氏祠堂的历史沿革据宗祠大梁上的记载,得知李氏宗祠修建于壬戌年问(1862年,即同治元年),距今己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又根据我们对村屮李氏后人李正方(男,汉族,65岁,石龙村人,务农)和李培贤(男,汉族,80岁,石龙村人,务农)两位老人的访问,我们对宗祠的历史及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宗祠原为木饥房建筑,屋檐下有三角瓦吊饰,横梁上雕刻有鲤鱼图案、兰花草图案,大门前两侧有一对雌雄石狮雕塑。宗祠原供奉着九块镶有金的祖先牌位,有专人(李氏子孙)自愿照看,并且每FI为宗祠敬香,他们居住于宗祠侧阁。以前每年正月初-•和冬至日定为祭祀宗祠日,每次祭祀祖先时,李氏子孙都会在宗祠内合办酒宴,酒宴持续时间不一,有吋三四天,有时半个刀;酒宴的参加者也并不仅限于李氏子孙,还有周边的一些村民,为邻里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促使邻里关系和谐友好发展。只可惜,宗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严重毁坏,石狮被拖走,房屋建筑的木材,被文化遗产意识淡薄的村民拆除,用来做凳子或作柴火,牌位也没有了踪影。之后宗祠曾被无偿征用为师塾,直至距今二三十年毗华小学修建后才停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李氏宗祠为木材、石板混合建筑,是20世纪60年代李氏富足子孙共同集资重建的产物。宗祠现在只供奉着三块牌位,排位内容看不清楚;屋檐的三角瓦吊饰也没有修补,门前的石狮也没重新雕塑。在宗祠右阁楼内有三块石碑,一大二小。大石碑于民国十七年冬月立,正面记载着李氏家族族谱次序,反面记载着李氏家族族议。两块小石碑分别为墓盖碑、墓志碑,是在2008年小河区因建筑施工而迁坟认领过来的,墓志碑受到了一些磨损。由于宗祠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如今已残破不堪,祠堂的柱子都已有了分明的腐朽痕迹,很多有历史价值的古老遗产都得不到考证,令人十分惋惜。李氏祠堂的相关数据测量为了便于对祠堂及其内的碑刻更清楚地认识及考察,我们小组对祠堂和碑刻进行了仔细而精密的测量,相关数据和图片如下:图二(小组成员测量李氏祠堂图)」,(李氏祠堂相关数据表)图四(小组成员对祠内碑刻做拓片图)(小石碑)(小石碑)(大小石碑数据表)观李氏祠堂现状之启吾通过李氏宗祠的破败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此地的村民们文物遗产保护意识非常淡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古老的东西不再看重;也可能是此地的村民文化知识有限,认识不到宗祠的历史价值所在。致使出现这种令人不愿意接受的残局。图六(李氏祠堂部分现状图)其实,只要你勤于到乡村小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会发现在当今的乡村当屮,如上述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