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3章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272KB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3章课件.ppt

上传人:rdwiirh 2020/8/11 文件大小:1.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3章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外工艺美术史授课教师:李欣ZHONGWAIGONGYIMEISHUSHI第三章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工艺美术的成就主要反映在青铜工艺、织绣工艺和漆器工艺等方面。,青铜器的种类和造型都有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甚至原有的种类也在造型上随功能的变化而有所创新。主要有鼎、鬲、甗yan(第三声)、簋、敦、簠fǔ、豆、壶、钫fāng、鉴、盘、案等,其中敦和钫为此时新创的品种。敦是战国时期新创的品种,为盛黍shǔ稷jì的食器。由两个半圆组成,合起来成为一个球体,敦的三足和一纽均为圆形,整个器体构成一个圆的统一体,形式优美而别具风格。敦盖翻过来又可作器皿使用,大大提高了其实用性。钫即方壶,为战山县出土了一件战围中晚期的错金银龙凤鹿方案,,。器体全身镶错金银纹饰,器足用四只昂首挺胸的卧鹿承托一圆罔,圈足上有四条有冀的飞龙,龙体蟠曲向上钩住每一侧的龙角,使连接在一起成镂空的球状。每-龙体的交连空隙处,又有一展翅的风鸟。龙首顶着斗拱承一案框。案面原是漆板,已腐烂无存。此器铆mǎo口光滑,焊接无痕,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冶金技术和工艺水平。:焊接、模印、刻划、镶嵌鎏金、镂空等。焊接使得青铜器可以在主体铸成后,将部件或局部补接上去,既便利铸制过程,也大大丰富了青铜器的造型,提高了它的艺术效果。模印是将花纹刻在陶模上,在铜胎泥坯上印出花纹,为此时最流行的一种。刻划是运用铁工具在铜器表面刻出纤细的花纹,这样刻出的纹样细如亳发,线条流畅,如一幅幅精巧的线纹装饰画,因而刻划成为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的比较流行的技法。,使之与其产生色彩或纹样对比,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的一种传统装饰技法。常用的材料有红铜丝或宝右,可产生质感或色彩或纹路的细微变化。如用金银丝(片)镶嵌,在青铜器表面形成金色或银色组成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厝cuò石)再磨错平滑,产生一种富丽辉煌的艺术效果。这种镶嵌方法叫金银错或错金银,它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装饰技法。鎏金又称火镀金,是以金液和水银熔合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经鎏金后的青铜器有着金器般金碧辉煌的效果。镂空的技法一般采用失蜡法,又称蜡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最早始于战国,足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和铸件装饰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至今仍为世界上制作精密铸件的一种方法。失蜡法能产生层次丰富、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尊和铜盘,那精细无比、玲珑透剔的装饰效果,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失蜡法。,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有蟠螭纹宴饮攻战纹等反映社会生活题材的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