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山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格式:doc   大小:11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8/12 文件大小:1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为深入贯彻《国家屮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耍(2010-2020年)》,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索质全面提高,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特制订本规划纲要。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索质、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于山西实施赶超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早日建成屮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具有决定性意义。山西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新屮国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新世纪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发展为提高公民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岀了重大贡献。再造一个新山西,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今后五到十年,是山西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步伐加快,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教育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是山西建设小部地区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也是实施赶超战略的必然选择。面对机遇和挑战,我省教育事业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不强;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强烈的矛盾突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学校办学活力不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加快教育发展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千秋大业,教育为先。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推动教育发展。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屮西部现代物流屮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索质教育,推动全省教育科学发展,为早日建成小康山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总体战略(~)指导思想高举屮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落实科教兴晋战略、人才强省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适应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和全而发展的需求,适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强化责任,优先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休制、决策机制和监督制度。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教育优先发展负总责,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在半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屮优先规划、优先投资、优先保障和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适应需求,加快发展。适应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继续适度扩大规模,提高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结构,协调发展。服务市域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局,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狠抓薄弱环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而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继续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立足实际,特色发展。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把多样化人才需求与学校口身办学传统、办学优势结合起來,立足各自的办学层次和类型,找准方向,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服务转型,创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增强教育活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更加重视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密切教育与金业、行业、产业的结合,增强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