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1、概念: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2、研究任务:wwh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3、近现代的儿童观(1)近代:洛克:白板说;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法)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2)现代:19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研究运动。德国施太伦对儿女进行了0-6岁的观察,《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3)中国近代:20世纪初翻译西儿童心理学著作。鹤琴最早开创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个案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儿童早期发展追踪研究典的开创者;心理测验开拓者之一,1921《智力测验法》1932《测验》杂志。20c60s,智贤《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和后天作用的结果。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法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2)整体研究和专题研究(3)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4)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法(1)观察法:基本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已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法。轶事记录法:有价值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观察某一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事件取样法:以某一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为观察对象,记录经过及前因后果(2)调查法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资料的一种法。根据控制程度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问卷法:和访谈法类似,将研究的问题印在纸上,并要求参与者以问卷的形式作答。(3)实验法: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以观测个体的反应,进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法。按照实验场地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4)测验法: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儿童进行测查,从而研究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法。格塞尔成熟量表;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格塞尔认为,婴幼儿的行为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有次序的过程,反映了神经系统的不断成长,因而可以把每个成熟阶段的行为模式作为智能诊断的依据。主要从四个面对婴幼儿进行测查:一为动作,分粗动作和细动作;二为顺应,测查婴幼儿顺应新环境的能力;三为言语,四为社会应答,指与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将婴幼儿在这四个面的表现与正常儿童的发展顺序对照,可分别得到在每一面的成熟早熟以及发育商数。由于发育商数提供了发育速率的指标,因此对临床诊断有相当大的价值。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把异常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对其进行特别的教育。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虽然编制得比较粗糙,但它以智力的G因子作为测量目标,用年龄作为智力测量单位,这些均意味着为科学的智力测验找到了正确前进向,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5)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围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成本低,省时省力。不足在于不能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