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第九章俄罗斯文学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64KB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九章俄罗斯文学课件.ppt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0/8/14 文件大小:1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九章俄罗斯文学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的历史使命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暴露批判、嘲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否定它,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与西欧批判现实主义不同的,西欧批现主要是揭露资产阶级的腐朽,金钱统治一切,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的弊端。这是与各自的社会现状相联系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与俄国社会的历史变革与俄国的解放运动,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使它在作品的题材、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社会作用和作家的命运等方面,都显出与西欧不同。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才逐渐加强。所以许多作家受到专制制度的迫害,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形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完全成熟起来,伟大的俄国作家普希金、果戈进、莱蒙托夫和别林斯基,以他们光辉的创作实践和天才的理论概括,确立了这个新的现实主义流派。第九章,19世纪俄罗斯文学第一节概述十九世纪初,俄处于封建农奴制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时期。阻碍这个历史进程的有两大病害:一个沙皇的专制制度,一个是农奴制度。在这个时期里,发生了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一个是1812年战胜拿破伦入侵,一是1825年12月党人起义。这两个伟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对于十九世纪俄罗斯历史的进程和文化思想的发展,都具决定性的影响。1812年的卫国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俄国人民潜在的伟大力量,也鼓舞了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俄国人民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人们要求改革专制政治制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在远征归来的禁卫军军官中最明显,贵族进步青年开始组织秘密团体,最终成立十二月党人组织,经过长期的思想和组织准备,于1825年12月14日,发动了反对俄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起义。起义失败,但影响深远。它是俄社会改革思潮的集中表现,是这一社会改造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揭开了俄国解放运动的序幕,唤醒了俄国年轻一代,开创了俄国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个时期,即贵族革命时期。俄国现实主义的批判倾向,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初,俄文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几种文学流派同时存在。在古典主义和感伤主义衰落以后,浪漫主义成了主要流派,带有从政治上批评现存社会制度倾向的现实主义刚刚萌芽。俄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确立有一个过程。十八世纪末和十九初的一些作家,象冯维辛,拉吉舍夫,克雷洛夫等,都为现实主义的形成有所贡献。普希金对现实主义的确立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人民诗人,他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诗人,总结和继承了俄国文学的成就,开创了俄文学发展史的一个新时期,既是浪漫的主要代表,又是俄现实主义集大成者,是俄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诗体小说《》是其代表作,是俄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典范性作品,也是奠基作,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出身于贵族家族,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禁卫军军官学校学****一八三四年入骠骑兵团服役。他在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受到普希金和拜伦的影响。1837年普希金遇害,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激怒了沙皇政府,被流放到高加索。1841年他在一次决斗中被杀害。莱蒙托夫的青年时期,正是十二月党人失败后俄国反动势力猖獗、一部分群众情绪低落的时期,这对他有极大的影响。他的诗歌浸透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同时又流露出一种孤独、伤感和绝望的情绪,《孤帆》(1832)便是一例。这反映出,在贵族革命阶段,进步贵族一方面憎恶现实,另一方面又远离人民,看不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因而陷入悲观的境地。《诗人之死》直接抨击沙皇及其宠臣们,诗人直呼他们为“扼杀‘自由’、‘天才’和‘光荣’的刽子手”。《鲍罗金诺》(1837)通过一个老炮兵的回忆,歌颂1812年反拿破仑侵略的战争中人民的英雄气概。1838年所写的《咏怀》,对贵族青年的冷漠怯懦的生活态度进行谴责。莱蒙托夫在他的后期抒情诗中,已开始认识到两个对立着的俄国。从1841年的《别了,满目疮痍的俄国》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于“老爷的”俄国的无比憎恨,《祖国》(1841)则表达了他对农村的淳朴生活的喜爱。叙事诗《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1838),写伊凡雷帝时代一个沙皇近卫士侮辱了商人卡拉希尼科夫的妻子,被商人在拳斗中打死,商人被沙皇判处死刑。这篇作品具有明显的反专制倾向。 基本上是1838年完成的叙事诗《恶魔》,通过恶魔对一个格鲁吉亚女郎的爱情,歌颂他的叛逆精神,同时也指出他是孤独的。叙事诗《童憎》(1840)的主题仍然是赞扬叛逆者,诗里描写一个从小就被俄国将军俘虏的高加索山村少年——童僧,他逃脱牢狱般的寺院,企图回到故乡去寻找自由的生活。他在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中走了三天,途中和豹子搏斗,虽然获得胜利,但自己也受了重伤,被人找回来时已经奄奄一息。作者歌颂了童僧的反抗和勇敢。但这个单枪匹马地反抗的“英雄”,仍以悲剧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