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知识点.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20/8/15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年级-语文-下册-课阅读复****题★★★《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白》1、“白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白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解释说明。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树”指 父亲和边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 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这句话的含义(或“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的意思): 爸爸想到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和教育下能够扎根边疆,成为有用之才,建设边疆事业后继有人,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古诗词三首》1、《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一幕由远及近地出现在我们面前。2、《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万里的作品。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3、《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童年的发现》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氏之子》1、《氏之子》选自南朝义庆的《世说新语》,2、1〉“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答:妙在他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尊严。2、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3、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的人。★★★《再见了,亲人》1、课文前3个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2、课文最后3段以呼唤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桥》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含义?含义: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正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3、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18课:《将相和》 1.“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史记》中的《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