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用).ppt

格式:ppt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用).ppt

上传人:825790901 2016/4/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起来! ”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整体感知︵一︶内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政治路线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文革: “阶级斗争为纲”文革:两个***集团控制国家权力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二)、历史意义(二)、历史意义①①两大两大转折转折工作重点:由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为纲””转移转移到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体制体制僵化半僵化到全面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改革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开放②②三个三个标志标志①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义的新道路新道路的正式开辟的正式开辟②②标志着标志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正式拉开序幕。③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的到来。。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 年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由乡村转到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1949 年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由城市转到乡村大革命失败陷入低潮 1927 年意义内容背景时间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含义: 前提: 内容: 根本目的: 实质: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的原因和过程①基本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 80% ②农村困境: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全国有 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1978 年,全国有将近 30% 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 50元以下。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温饱问题不能解决。③农民首创:农民们为解决温饱问题而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一大二公”、单一经营、吃大锅饭的旧体制。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 (2)开始: 1977 年6月, 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率先搞起“联产计酬”“包产到户”等一系列决策, 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农村改革过程:①农村改革改什么? 改体制,改人民公社体制②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 四川广汉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③农村改革的核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